《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我个人解读为一个关于阶层,爱和人性的故事。
主人翁阿米尔出生在阿富汗一个单亲的富贾家庭,斯文,软弱,胆小,但是有创作天赋。
他一直无比崇敬和仰慕伟岸,豪爽丈义,行善布施,正义和有责任感的父亲。希望得到父亲的爱和关注。但父亲一直忙于生意应酬。甚至让阿米尔感觉父亲更偏爱比自己小一岁的的兔唇仆人哈桑。
哈桑赤诚,勇敢,善良,有着阿米尔无法企及而父亲特别欣赏的男孩应有的特质。
当阿米尔渐渐长大,他一直为无法得到父亲全部的爱,对分亨了父爱的仆人哈桑心存介蒂。
在一次这个国家特有的放风筝的活动中,哈桑为了守护阿米尔夺得冠军的荣耀,被富商家的坏小子阿塞夫和他的同伴蹂躏,受尽耻辱。阿米尔因胆小软弱,亲眼目睹一切却只是倦缩在阴暗里,流着泪默默走掉。
当然,因为这次放风筝夺冠,阿米尔确实赢回了他一直期待的父爱和赞许,却同时也因为 自己胆小,怯懦,对哈桑的不丈义背上了愧疚的心灵十字架。为了独占父爱和摆脱沉重的心里包袱,阿米尔不惜制造哈桑偷钱的假像。导致哈桑和他父亲阿里不顾任何挽留绝然离去。
1981年,因为战乱,18岁的阿米尔和父亲来到了美国。完成学业,结婚,并成为了作家,却一直没能当上爸爸。父亲因肺病去世。
38岁这年,阿米尔接到父亲的好友兼生意伙伴拉辛汗的电话,让阿米尔务必回去看他。
此行让阿米尔知道了一个无比震惊的事情,哈桑竟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弟弟,
但是忠诚无比的哈桑,那个一直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的哈桑为了保护阿米尔的房子已死于塔班利枪下。
为了找回哈桑的遗孤索拉博,阿米尔和恶魔阿塞夫博斗,最后却是索拉博用父亲教给他的弹弓击中了这个蹂躏了他父子的恶魔阿塞夫的左眼,救下阿米尔,得以逃出。
全书最让我动容,为之泪目的一段:
索拉博把脸埋在手里,哭了很久才重新说话。“我想念爸爸,也想念妈妈,”他哽咽说,“我想念莎莎和拉辛汗。但有时我很高兴他们不……他们不在了。”
“为什么?”我碰碰他的手臂,他抽开。
“因为……”他抽泣着说,“因为我不想让他们看到我……我这么脏。”他深吸一口气,然后抽泣着慢慢呼出,“我很脏,浑身是罪。”
可怜的索拉博,那个在战乱的乱世无依无靠,受尽苦难和凌辱,遍体鳞伤的索拉博。读之心碎。泪湿衣襟。说实话看写索拉博的这几章引发了我的抑郁症。
书中最后以阿米尔为索拉博去追一只风筝结束。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边追风筝边对索拉博说着哈桑曾经对自己说过好多次的表达着真诚和忠心的话。
无疑,这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甚至觉得是一本记实录。阿米尔少年时的一些阴暗的心理活动写得很真实。我暗想如果我站在阿米尔的当下可能也会这样做。必竟在少年的世界里,父母的爱真的很重要!
书中写因为爸爸请来外科太夫医好了哈桑的兔唇,阿米尔希望自己身上也有类似的残疾,可以乞换来爸爸的怜悯,这个想法小时候的我也曾有过。
书中贯穿三代人,从阿米尔的童年到中年。也让我从中看到了阿富汗,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曾有过的安宁与美好。祈祷世界和平,没有战乱。
更要谢谢译者李继宏!将此书翻译得顺畅易懂,读之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