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之《史记》:总第一百七十二篇,《史记》第一百六十九篇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原文摘要:
当时秦朝的天下并没有比以前变小变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和函谷关的坚固,仍然像以前一样。陈涉的地位,比不上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各国的国君那么尊贵,锄头木棍,不如钩戟、长矛锋利;流放守边的人众,不如九国的军队强大;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策略,不如以前的谋士高明,然而成功失败各不相同,功业成就完全相反。假使让崤山以东各国跟陈涉比比长短大小、量量权势实力,就不能同日而语了。然而秦国当年凭借雍州这块小小的地盘,以一个诸侯的实力,控制了八州,使地位相等的诸侯来朝贡,已有一百多年了。后来秦统一了天下,以天下为家,以崤山和函谷关为宫殿,然而谁会想到一个普通人的带头发难,就使得秦之宗庙被毁、国家灭亡,皇子皇孙死在他人手中,让天下人耻笑,这是因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秦不施行仁义,不懂得夺取天下跟守住天下的形势与策略是不同的啊!
心得体会:
这一段内容仍然是太史公引用的贾生的评论文章。这一段中贾生大致总结了一下前面叙述的内容,重点强调了几个对比关系,一是将陈涉的地位与各诸侯国的国君的地位相对比,凸显了陈涉地位之低;二是将陈涉率领的戍卒和九国的军队,陈设用兵的谋划和之前诸侯国的谋士对于行军的策略,说明了陈涉的军队其军事素养之低,谋划不高明。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正好相反,九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却被秦国打败;陈涉起兵,引起了各方豪杰的积极响应,最终使秦王朝灭亡了。贾生在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其不施行仁政,不懂得夺取天下和守住天下的形势和策略不同。通过描写秦王朝的兴起、发展、兴盛与灭亡,贾生以此来说明施行仁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