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个契机,看了大耳朵图图的大电影,《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
我不大能记得声音,所有相似的声音都能认成是一个人。但是却能一下分辨出换掉的声优演员,有一点不搭调的难受,大概是因为首因效应。但也无法强人所难,时隔八年了,声音的确无法久留。
那又何必炒冷饭呢?
算不上“毁童年”这么严重,所有的再版和二次创作在我心里都比不上初版,但的确不是好的。家里有孩子,也会陪着看动画片,他什么都看,许许多多的,大同小异。
跟我小时候看的动画片一点都不一样。现在的动画片每一集就是一个故事,短小的、似乎具有某种教育意义的故事。故事里每一个角色都拥有无限的武器或者装备来破解稀奇古怪的难题。从无挫折。
我小时候看的那些动画片不是的。我小时候看到动画片有几种不同的画风。
一种是《西游记》,是央视的作品,那会儿什么都是起步阶段,技术不先进人却认真的不得了,大约能还原故事的原貌,很好看。
一种是《虹猫蓝兔七侠传》和《神厨小福贵》之类,还有一部叫中华小子还是围棋少年的,我给忘了,是连续的形式,很好看。剧情一波三折,主角也不会一帆风顺,有许多的困难和磨练等着他们,最后终能成就一番大业。
一种是《大梦王小书包》、《中华成语故事》这一类,把历史上的事情、励志的小故事通过这种形式来讲述给小朋友们,我第一次知道贾思勰就是从《大梦王小书包》里头。印象极深,后来学得也简单。
还有一种就是比较后期的了,是比较生活化的动画或者引进的动画,《飞天小女警》《天眼》等等,印象不深,但很好看。不像是动画片,但像是儿童剧。
因此总是会幼稚的跟大外甥争来争去,不肯罢休的争论谁的动画片天下第一好看。
那自然是我的啊。
我上中学的时候,很喜欢《大耳朵图图》,那时候生病,每天在家一边挂水一边看动画片,总被妈妈嫌。那时候很喜欢爱吃爱玩爱恶作剧的小孩。在所有的小朋友里,最喜欢刷子。编剧对于她赋予了极大的期望,以至于在电影里头给了她很多的戏份和很重的责任。
但电影版里头的图图和刷子已经不是从前的图图和刷子了。
孩子是最简单的生物,他哭就是哭,笑就是笑,自私就是自私,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但是孩子的东西被拿出来做成卖点,那就不再简单不再单纯不再面向孩子了。
心思不正的人没法做孩子的东西。
故事也不再简单有意思,被强行的赋予很多任务:讽刺啊,教育啊,反思啊,凡此种种。
到底是会反噬的嘛,也就不再好看。
就好比,大部分人的童趣和童真,是被自己毁掉的。
“愿有人永远守护你的天真,愿你的纸飞机永远不会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