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村里,很多人写文章喜欢引经据典,常常令我我羡慕不已,这无疑是个绝顶聪明之法,既可以增加文章的含金量和说服力,也可以衬托出作者学养的深厚,可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实在是作者聪明的表现。
我写东西则很少引用,不是我不想引用,实则是我不能,我不会,我不敢。缘何?其因有三。
其一,我读书不多,学养瘠薄。年青时家境贫寒,没钱买书,想看书难上难。尤其在农村有书的人少之又少,即便有些人有几本书,交情不够深又借不来。偶尔借得一本书来,火急火燎地看完,就得马上给人家还回去,所以看得囫囵吞枣一样,时间一长忘得没剩下什么。况且能看到的书也大多不是什么经典名著。我记得我看过小说《烈火金刚》,不知传过多少人的手了,前边少了四十多页,后边少了多少页不知道。已经残破得只剩中间部分了。后来又看过《敌后武工队》、《大刀记》和《金色的群山》等有限的几本,但为数实在不多,而且都是小说一类。等到后来,老之将至,精力不再,老眼昏花,记忆力急转直下,想看书也看不动了,所以饱读诗书一词只能给别用了。书看的少,知道的当然就不会多,所以写文章总是感到无东西可为我所用,这就是我说的不能用。
其二,读书不求甚解,不能深入透彻。我读书比较快,一目十行,一本四百个页码的书往往多则两天,少则一个晚上就拿下。看完后合上书也只能记个梗概,又不想读第二遍,如此读书如何能读得懂呢!
闻过则喜,不愿记忆。年轻时读书,每遇经典佳句,喜欢记在本子上。那时候没有手机电脑,只能用这种笨办法。几年下来,记满了好几个日记本,收在抽屉里却是不怎么看。所以是只记在了本子里,没有装在脑子里,有的只是记了点皮毛,不能确切,所以到了该用时不好较真而不敢用。
再者,我学写作只凭兴趣使然,从未学过创作理论,不谙创作手法,写起来无章无法,兴之所至,信马由缰,兴尽笔停,也就是哪打铧子哪卸犁杖,久而久之,就丢掉了引用的习惯,此谓不会用。
由于不能用、不敢用、不会用,我写的东西大多层次不高,水平有限,只能作为自娱自乐了。所以,我对那些善于引经据典的写手们,只能羡慕嫉妒恨了。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