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世界媒体的关注点转向北欧,保持了78年中立的芬兰和保持200多年中立的瑞典改变了中立的立场,申请加入北约。
一切起因来自于俄乌战争。2月24日战争开始之前,这两个国家无论是政界还是民意测验,加入北约的意愿都非常低。这两个国家保持长期中立地位,保证了长期的和平发展,两国均为世界最富裕的国家,科技高度发达,经济繁荣,百姓生活富足安逸。
俄乌战争改变了一切。乌克兰是一个和平的国家,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受到《布达佩斯议定书》的保护,安理会五常包括俄罗斯都在议定书上签字保证。同时,即使在克里米亚危机后,在法国、德国的斡旋下,乌克兰与俄罗斯还签有两次明斯克协议,这些国际文件都在联合国备案过,但是俄罗斯说撕就撕毁了。
事实上,与俄罗斯相邻的芬兰和隔海相望的瑞典,在历史上都受过俄罗斯的入侵,丧失了大量领土。
芬兰民族曾经被俄罗斯沙皇奴役了一百多年,1917年独立后,1939年又遭到俄罗斯的野蛮入侵,最终割让大量土地屈辱求和。二战结束前,1944年,配合德国与苏联作战的芬兰见德国败局已定,一方面拼命顶住苏军的进攻,另一方面向斯大林求和。当时的德军战斗力尚存,而芬兰军队也有实力,斯大林顺水推舟,允许芬兰退出战争。
战后芬兰宣布中立,1948年4月6日,与苏联签署了为期10年的友好互助条约,然后一直续约到苏联解体。这也是“芬兰化”的生存方式,这种中立是要付出代价的。在政治上芬兰不参加与苏敌对的同盟,在国内控制媒体和政界人士,约束攻击苏联的言论。在政治自主独立的前提下与苏联保持睦邻关系。
在军事上始终保持一支强大的军队,战后七十多年来,芬兰除了在政治外交上小心翼翼与苏俄保持好关系,不去惹恼这只“北极熊”外,还保持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常备军拥有3.6万人,芬兰只有550万人口,中国如果按这种常备军的规模那就要有922万军队。预备役35万人,战争打响后三个月可以扩充到90万人,中国如果以此类推必须有9000多万人的预备役,战争打响后可扩充3.2亿人的军队。芬兰军队还装备了最先进的武器装备,62架F-35隐形飞机,还有F/A-18飞机,豹2坦克,爱国者导弹。
瑞典18世纪与俄罗斯进行了“大北方战争”,丧失了波罗的海南岸的大片国土,俄罗斯从一个内陆国变成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将首都从莫斯科搬到在瑞典手中夺得的圣彼得堡,而瑞典丧失了强国地位,退回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后来瑞典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不再介入欧洲的纷争。虽然如此,俄罗斯对瑞典的威胁却没有稍减,飞机侵犯瑞典领空的事件时有发生。
俄乌战争发生后,两国的民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作为与俄罗斯毗邻的国家,他们发现仅靠条约或者中立地位并不能保护自己,历史上的强权从来不会见到中立国就收手。他们也发现单打独斗肯定不是俄罗斯的对手,四千多万人口的欧洲幅员面积第二大国乌克兰都不能免遭入侵,800多万人的瑞典或者500多万人的芬兰怎么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呢。
因此,一场俄乌战争推动了北约的进一步东扩,这是普京完全始料未及的。但是北约并不是洪水猛兽,俄罗斯也曾经四次试图加入北约。俄乌战争结束后,乌克兰肯定强大到不需要加入北约了,而俄罗斯的军事实力短期内也难以恢复,一旦俄罗斯的威胁消除了,北约存在的理由也不存在了,也许我们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北约的消亡?
1991年苏联解体,核战争的威胁得以缓解,世界获得了和平红利。中国来自北方的威胁消除,与苏联支持的越南的战争结束,中国也得到一个发展的新时期,那是一个美好的时期。今天的世界局势很复杂,但是和平的曙光也在地平线闪耀,没有必要为北约东扩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