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业要求
小组双方首先扮演提问者A和被提问者B。首先由A从问题列表中自行选出一个问题向B提问,不断了解对方的情况。然后互换角色,在进行一次上述过程。每个人至少提问5个问题,充当某一角色的时长不低于10分钟。过程中,互相给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对方更好提问和倾听。
二、开展情况
- YOYO组成员:我和黄采懿
- 沟通方式:电话
- 沟通时间:2015年10月14日晚17:38-18:37(59分钟)
- 核心内容:围绕彼此间国庆间收获进行相互提问
三、总体感受
这次谈话给我一个惊喜,发现采懿小妮子经过北京生涯规划师培训和这段时间威海公司的锻炼以后,成长进步速度之快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从沟通过程中,采懿童鞋耐心细腻、结构化思考能力强的特点一览无余。在这次近一小时的电话沟通中,我更加深刻的学会区分为了打开局面进行的活跃气氛问题和涉及较深层次的意义性问题。并对永澄提出的四种不同类型的意义性问题
- 意义型问题
- 身份认同型问题
- 深层渴望型问题
- 团队领导型问题
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辨析和觉察,让我明白在咨询中的提问远远不是想象中的这么简单。每次提问都是通过与咨询对象的交流,对咨询对象的情况进行一次拼图,以便对咨询对象的状况进行更加清晰化。
四、内容回顾
沟通从询问国庆节的收获如何开始
采懿坦诚自己一开始发现威海来了这么多小伙伴学习高能的内容,而自己却身在北京,因此有些后悔。但很快调整心态,既来之则安之,逐渐发现北京课程的优点。国庆节期间的北京学习,让自己更加成体系的了解培训师架构和内容,在广度上有了提升。快结束的时候回到威海,又见到了大多数还没有离开的朋友,学到永澄关于课程开发、复盘等深度高能内容。
飞一样的感觉
采懿通过回顾国庆期间的收获,坦诚这是一种飞一般的感觉。在北京培训中,采懿发现自己作为培训师将会有自己独特的品质,由于个性积累等因素,自己认识到自己不可能像板砖博士那样学士渊博,不像陆远姐那样阅历丰富。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培训师。她把自己不从众,试图呈现自己独特魅力的思路娓娓道来。
阅读的目的
之后我对她闺房和马博士卧室中这么多书表示赞赏,但是采懿把易仁永澄大Boss的阅读方法偷偷告诉我以后,我顿时感觉自己弱爆了,连国庆期间偷偷在他总部读了4本书的兴奋感也一扫而空。因为采懿告诉我:
- 易仁永澄以输出为目的进行阅读
- 易仁永澄以输出为目的进行阅读
- 易仁永澄以输出为目的进行阅读
重要的话重复三遍。这句话让我回味了好久,感觉比上次吃他采摘的葡萄还有味道。
倾听的重要性
作业要求上有句非常关键的话,那就是
提问的关键在于提问之后的倾听
我们围绕这句话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思考为什么说提问的关键不在于提问的方法、技巧,而是在于倾听呢?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三个:
- 一是开放性提问会得到开放性答案。因此必须集中精神去倾听才能了解对方说的是什么,有什么隐含的内容。
- 二是沉浸在倾听中是“分心工作法”的前提之一。专注于倾听,然后分心关注自己提问的质量,对方反馈的效果,检视整个交流过程情况,防止“分心”变成“走神”。
- 三是倾听是咨询全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你保持一个专注倾听的态度,可以给对方充分的尊重,这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需要。
有必要记录吗?
在交流过程中,采懿问我在咨询过程中是否记录的问题。她告诉我之前她在咨询活动中都是需要记录的,只有这次没有,我很好奇的问她为什么这次没有。采懿告诉我,因为这次交流非常放松呀!这让我在受宠若惊之余,也思考一下咨询或交流时记录是否有必要。
记得在考心理咨询师时,书上要求心理咨询时一般是不能用纸笔当场记录的,需要事后进行。在电话交流的时候,记录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我并非听觉型人,有些信息过耳未必走心,这时候更加需要进行记录以备今后整理。采懿补充了在交流时间长时,记录要点可以有效避免跑题和对焦关键点,以及记录对方语气、表情和肢体动作的重要性。
最后复盘
在交流的最后,采懿提议对我们这次交流过程进行一次复盘——这是个多爱学习,高能高效的妹纸啊!佩文算是捡到了!!于是我们按照复盘四步骤进行:
(一)明确目的
- 完成作业
- 交流感受
- 互相促进
- 实现沟通
(二)客观评估
做的好的方面主要有:
- 放松心态
- 开放提问
- 话题丰富
- 切入自然
- 事后落实
而做的还不够到位的地方则是
- 准备不够充分
- 问题剖析太浅
- 倾听重点不足
- 争辩次数稍多
- 抢话倾诉观点
- 跑题聊天频频
- 谈话记录不全
(三)分析原因
客观理性的查找问题以后,自然是去探求问题形成的原因了。小采懿非常聪明,查找原因很客观,但发现问题简直是犀利到一针见血:
一是标准不够高
二是认识不到位
三是沟通水平低
四是倾听技能弱
五是理解不深刻
六是记录时偷懒
(四)提出对策
分析完问题原因以后,我们彼此都红红脸出出汗(洗洗澡就算了,我愿意采懿也不愿意啊!O(∩_∩)O哈哈~)因此针对问题提出下一步行动来:
- 对思维提问作业进一步解读。提前分析作业任务,形成任务列表
- 对提问训练营活动进行定位。进一步厘清自己的目标和问题,针对不足查漏补缺。
- 对今后完成作业标准再沟通。今后发布的作业任务要进一步把握标准。
- 彼此更加专注于作业外交流。今后对于作业以外的交流,可以更好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