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来自大连高新区全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们,聚集在八爪鱼教育总部进行STEAM教育专项培训。这是大连高新区“人工智能教育团队”异地培训的第一站,也是教师们深入理解STEAM教育的开始。
此刻,他们正在思索三个问题:我们的学生是否为迎接未来的挑战做好了准备?他们能不能进行分析、推理和有效地交流?他们是否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01核心素养是STEAM教育的重心
提出这三个“教育评价终极指标”问题的是暨南大学副教授张伟博士,他为教师们进行了《新高考背景下的跨学科课程设计》STEAM教育讲座。张伟博士以问题引入,先让教师们思索自身工作的意义,能让学生获得什么,今天的学习对于二十年后的学生所具有的价值。
张伟博士阐述了核心素养的意义: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理想的方式是学生能够保持对新知识的渴望和好奇,能用过实践激发创造力、合作意识、能够突出独一无二的特性,并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习体验和实践过程更受关注,包住学生获得未来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所需的实际能力与素养。STEAM教育就是要培养这种核心素养,并能够有效评价孩子所掌握的能力。
那么该如何培养,怎么评价?张伟博士给出了探索方向——PBL项目式教学:体验现象——提出问题——经历实践——解释现象——发展新问题。帮学习者“弄清楚”过程,创造最佳学习时刻;并讲解了STEAM课程所遵循的原则和设计路径。
02教育不能太功利,教育是创造知识
年过八旬的李克东教授一出场,就博得了在场教师的掌声。在《STEM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的主题讲座中,李克东教授讲解了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跨学科学习是一种整合观点和思维模式,是特殊的课程组织方式和培养创新创造的环境,可以实现单一学科内容不能达到的目的,如解决问题、解释现象等,是知识创新与科技发展的时代需要。
李克东教授从中美国际关系、核心素养、教学方式、解决复杂问题等四个方向,解释了为何要关注并发展跨学科学习:我们在科技发展上距离美国仍有一段距离,科技发展需要多学科知识,需要创造力,跨学科学习是培创新能力、科学精神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新时代的智慧教育也要求转变教学方式,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变革课堂教学结构,推动跨学科融合,能够解决复杂问题。
李克东教授表示,现今部分的创新教育工作者过于关注功利性得失,比赛得奖、获取荣誉只是体现创新教育阶段性成果的评判手段,不能作为一种教育目的,教育工作者仍然应该关注教育的本质,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育人才。
03生动的课程,才能体现生动的教育
讲座结束,教师们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教师们感谢了张伟博士和李克东教授的精彩分享,认为“这是一堂深刻的STEAM教育体验课”,教师们也结合讲座内容,分析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认为可行的解决方法。
活动最后,八爪鱼教育为教师们安排了一节实践课——《神奇的智能电子》。在讲师的讲解和协助下,教师们分为几组,彼此协作,去制作一盏智能伴读灯,体验STEAM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如何进行的。
通过此次活动,教师们对STEAM教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深入理解“教育信息化2.0“相关要求及“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育教学创新。八爪鱼教育也希望通过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教育模式,帮助推动高新区中小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创新研究与应用,提升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应用水平,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