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研究,10%~20%的孩子生性高度敏感,大脑内处理感知讯息的神经系统有别于一般人,所有感觉都会被放大。这些孩子天生具有敏锐感觉,容易因为一点小事情绪反应大,外人看起来就会觉得孩子特别不听话、难养。其实这些孩子有时候并非故意捣蛋,而是源于这种天生的高敏感气质。
如果家有高敏感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找到和孩子适合的相处的方式,才有利于孩子更好的成长。
壹
坐在我面前的小杰低着头,神情黯然,面色憔悴。这个十八岁的大男孩,长得高高大大却心思敏感细腻,正在向我诉说着关于他的烦心事。窗外天色阴郁,没有一丝阳光。
这是个从小就特别敏感的孩子,父母赞扬姐姐时,他四处找寻自己的不足;同学朋友之间开玩笑时说的一句话,他会琢磨半天;路遇老师打个招呼,可能老师没有听见,为此烦恼了好几天;还会因为请假不能帮同学打水愧疚,因为妈妈整日辛劳自己帮不上忙而心痛,这个敏感的孩子,更要命的是还心软、善良。
孩子比较敏感,脆弱,和性格有直接关系,此类孩子属于高敏感的人群。
“高敏感”这个词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伊莱恩·艾伦提出,指天生具有敏锐感觉的一群人。
根据研究,10%~20%的孩子生性高度敏感,大脑内处理感知讯息的神经系统有别于一般人,所有感觉都会被放大。这些孩子天生具有敏锐感觉,容易因为一点小事情绪反应大,外人看起来就会觉得孩子特别不听话、难养。其实这些孩子有时候并非故意捣蛋,而是源于这种天生的高敏感气质。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老是把太多的想法,太多的事压在内心深处里,混在情绪里面。把别人随口一说,当成了至高无上的“圣旨”。不懂不会拒绝,而对自己的事情却不是那么上心。
孩子敏感,除了天生因素,也和超强的教育有直接关系。比如:帮助孩子太快的成长,违反孩子成长的规律。
贰
16岁的王某,是一名休学在家的高一学生,曾就读于某知名的高中。“你就是没有全力以赴”,父母的一句批评,女孩王某割腕自杀未遂。
据某医院心理科主任介绍,因一句话,引起孩子剧烈反应的例子真是多之又多。
因一次考试发挥失常,在学校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回家后,爸妈听说成绩下滑,又是一顿臭骂,指责,导致王某情绪低落成绩更是一落千丈。以至于发展到觉得活着没有意义,试图自杀。
经医院诊断,王某正是遭受老师和家长的双重批评打击后,内心受到沉重打击,沮丧焦虑,患上了抑郁症,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王某很委屈地说,其实她很努力很用心了,考试发挥失常,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回家想寻求父母的安慰,不曾想父母都没问清楚原因,就说她没有全力以赴,让她倍感委屈和伤心。
“你长的好丑呀!特别是鼻子好难看!”
同桌的屡次讽刺,让15岁的男生磊很是伤心难过。
磊长的确实不太好看,不但皮肤黑,眼小,鼻头很大,而且鼻孔有些外翻。他也想颜值好,可是他自己做不了主。回家跟父母诉说心中的烦恼。父母只是轻描淡写的不要让儿子听别人的嘲讽,把心思全部用到学习上。
磊变得很沉闷,不再和同学交流,都是自己独来独往。后来经常用刀片划手臂自残,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
其实磊当时向父母诉说心中的烦恼,父母没有想到这么严重,没有深切考虑到孩子的感受。
所以遇到孩子的求助,父母千万别敷衍。
是孩子太敏感、脆弱了吗?
其实这与青春期孩子最敏感的特质有关。青春期的孩子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还很欠缺,猜疑、胡思乱想比较严重,在遇上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往往会把事情想得很糟糕,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疏通与解决,极易发展成心理扭曲。
高敏感的孩子情绪稳定性稍差,对于别人的批评,异常敏感,需要父母时刻留心孩子的一举一动,不能因为孩子的“乱发脾气”,而给这些孩子贴上难管教、不合群的标签。父母要理解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帮助孩子把负面情绪宣泄出来,而不是训斥指责。
叁
据美国心理医生伊莱恩·艾伦的统计,发现每5个人中就会有1个高敏感型人。
高敏感的人通常能够更完整细致地处理外在世界的积极和消极的信息,但是,他们容易被这些外在的刺激所影响,而变得不知所措。心理学上认为,高敏感的人更有洞察力和创造力,并且也更能够同理他人,但强烈的情绪反应,常常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弱点。高度敏感的人,并不是大多数人想象中那种“很容易歇斯底里的样子”。
一项发表于《人格与个体差异》的研究发现,高敏感的人常常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社会对于高度敏感的人有一些误解,常常被认为是神经过敏、不合群、不正常的,给高敏感的人带来很多的社会压力。
高敏感的人在性格上分析:可认为是过度的在意细节带来的感受和变动并善于将之放大,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敏感的人往往容易为小事而苦恼,同样也会为一件小事而莫名的开心。其实就是敏感的人较容易往心里去。同时,敏感的人心思细腻缜密,具有较强的洞察力。
敏感的人一般待人更温柔真诚,懂得换位思考。容易看到生活中的美好。有较深刻的思想,而且艺术方面会更有创造力。比较容易产生敏感的人:残疾人士、行动不便者、作家、画家、诗人、艺术家、记者、演员、警察。
敏感并不一定是缺点,对事物敏感的人往往有灵气,有创造力,但如果过于敏感,特别是与人交往时过于敏感,就需要想办法加以控制了。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或给自己使坏。有时自己也喜欢猜疑,看到别人说笑,便以为他们在议论自己,心里就不痛快起来。喜欢猜疑的人特别注意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很可能琢磨半天,努力发现其中的“潜台词”,这样便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响到人际关系。
肆
对于高敏感的孩子,父母需要协助孩子树立一个信念,那就是高敏感没有错,它恰恰是你的优势,是你的天赋所在。
高敏感人的特征;
第一、共情能力强;
在倾听别人的言语时可以毫不费力地进入别人的角色,去切身感受倾诉者当时所体会的心情,感同身受,仿佛自己亲身经历般,高敏感度的人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倾听者;
弊端是让自己也陷入倾诉者的痛苦之中,这种痛苦的心情会让他们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这也是为什么高敏感度的人无法目睹一场争吵,无法面对太过压抑的环境,这些都会无形之中给他们带来压力;
第二、不喜欢给别人带去麻烦和困扰,喜欢用自己的高标准去严厉地苛求自己,直至自己筋疲力尽,情绪失落,才会停下来,缩在自己的小角落进行自我疗伤;
高敏感的孩子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害怕父母因为自己伤心难受,于是尽可能地表现出最优秀的自己;
高敏感的孩子是老师眼中最省心,最不需要关注的学生;
这一切都是因为高敏感的孩子很会换位思考,把别人对自己的担忧都想了个遍,让自己表现的根本没有任何问题;
这样的孩子虽然让人省心,但自己却是最累的。
第三、拥有异常丰富的精神世界;
他们富有想象力,创造力,任何一个小小的物体甚至是一件小小的事都会引起他们的浮想联翩,他们的思想非常丰富,所以有众多的作家和艺术家其实都是高敏感度一族。
高敏感的人应学会自我暗示,因为自我暗示法是一种对自己施加某种积极的影响,从而调整心境加强自我意识的方法。当发现别人有某些不好行为时,应暗示自己要冷静,做全面分析和了解,不要暗想乱猜。
伍
对于家中有高敏感孩子的父母,与高敏感孩子或青春期敏感孩子的沟通要注意以下事项:
1、就事论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抱怨、指责。
不要整天跟孩子讲,自己如何为他付出,为了他几乎放弃了自己的所有,这样只能招来孩子的反感。
2、教育孩子时不要在公共场所,找个僻静的地方,最好只有孩子和你。因为孩子在青春期时,自尊心很强,好要面子。
3、孩子做错事或者成绩下滑时,不要责备,要多鼓励孩子。
因为成绩不好时,孩子自己已经很伤心难过,父母应关心鼓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找出成绩下滑的真正原因,协助孩子解决。一味的埋怨责备会让孩子更加的远离你,有了问题,也不会再说给你听了。
4、不能过渡纵容,也不能一味压制。
父母要坚守基本的原则,不能过度的溺爱纵容孩子,也不能整日打压孩子,掌握好一定的度,让孩子在成长中不偏离正确的人生轨迹。
5、让孩子对自己的期望值要适度。
不要把目标、期望值定得过高,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如果总是和期望达成的自己进行比较,孩子就无法感受到自己在变好,而会不停失望,不停感受到与目标的差距。等待的往往是失望。
让孩子多按照自己的心意活,按着自己的想法选择,即使别人不同意不喜欢也无所谓,按自己心意活着,就不容易后悔、心累。让孩子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真实有缺陷的自己,
并且学会爱自己。
有一个高敏感的孩子就好像在家里安装了一个监控探头。他可以发现你身上做的不太好的地方,并且给你指出。让父母变得更加优秀。同时,父母们也会发现,在与孩子的不断切磋中,亲子关系会越来越好,双方也会成为彼此最好的自己。
图片源网,如有侵权,望告知,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