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看到”将来的自己

李笑来在《七年就是一辈子里》提到了一个很“有趣”,同时我也很认同的观点。我觉得这是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适合的一个观点:

想超越大多数人的窍门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办法活在未来。准确的讲,活在不远的将来。

想得太远了,会有不太切合实际的感觉。尽管你的想法或理想非常正确,非常合理,当然,也非常“远大”。但是一旦太过超前,就会给人一种不切合实际的“海市蜃楼”、“空中楼阁”的感觉,总感到不太踏实!也不太容易实现。

但也不能想的太近,比如下个小时、明天会怎样怎样,这种距离的将来,只有天气预报才有意义。虽然说出来就像个笑话,但是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吧!即使是把这个时间的长度“拉”长到一(几)个月、一年,也是会显得太过短促,而给人准备不够充分,“诚意”欠奉的感觉。并且,一个短期的目标、计划,实现的难度也是会相对“变”大的。这个也是很显而易见的事情了。

这也让我马上就想到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所读到其中一个“习惯”,也是这本书提到的“七个习惯”中给我带来感受最为深刻的一个习惯。

这个习惯就是:

  •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这个习惯,给我影响深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事情,去判断自己的行为、习惯、做法是否符合愿景、初衷。和李笑来提出的“活在不远的将来”虽然不完全相同,但理念是一致的。当然,《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提到的这个习惯更为“遥远”,甚至是直指终点了。

就像书中所说:想象一下,你在参加自己的葬礼时,希望看到什么样的评语、什么样的场景?你现在的所作所为和每次决定,就正是这评语、场面的最初源头。

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

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这样不但可以对目前处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白费工夫。

我想,李笑来把这个活在未来的概念,放在了他的这本《七年就是一辈子》也是有其深意的。他这个“不远的未来”,我就暂且先入为主的认为这个不远的距离就是“七年”。

“七”,实在是个神奇的数字,一周有七天,月球圆缺一个循环是四个七天,上帝七天创世,人类受孕到“瓜熟蒂落”是四十个七天,七年之痒,七夕佳节……中国人更是把“七”和死生大事:“服丧”联系了起来。

又扯远了……

所以,先深入的思考,想象一下几年以后的自己。你希望那是个什么样子,是什么状态,有什么样的人生际遇,生活环境。可以关乎生活,可以关乎工作、学习、财富……等等,然后你再“过”现在的每个日子,就会非常的清晰,知道做什么事情是对那个“想”出了的几年后的自己是一个的正向的推进,什么事情是阻碍那个自己的“实现”,你就会很容易的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绝对要避免去做的。


(日更写作【750】107/36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引子 Docker容器的模型如下: 之前我们学习的时候,当我们将容器删除的时候,容器中保存的数据也会随之被删除,而...
    云师兄阅读 3,508评论 0 0
  • 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大年就算全部过完了,人们收了心,全身赴到了工作上。信海路桥公司内也是一片忙碌,检修过的各...
    李成斌文苑阅读 1,657评论 0 2
  • 我不是诗人 也不是作家 我没有高贵的血统 更没有高俊冷艳的姿容 我做不了救世主 我拯救不了别人 更改变不了世界 我...
    翰墨诗韵阅读 3,723评论 16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