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学习了孟子第二十课(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墨家的兼爱与儒家的仁爱之辨),原文如下:
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孟子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他日又求见孟子。
孟子曰:“吾今则可以见矣。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徐子以告夷子。
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徐子以告孟子。
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泚,睨而不视。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虆梩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怃然为间曰:“命之矣。”
艾婷的分享:
闻
夷子信仰墨家学说,墨家创使人墨翟与孔子是同时代圣贤。诸子百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那时,各国都想立国称霸,而立国称霸必须得民,而得民必须讲求治国之道,于是形形色色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都纷纷提出见解,宣传游说,各家之说"蜂虫并作",各引一端,舌笔相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不已的局面。当时主要学派大致分为八家:道,儒,墨,法,名,杂,阴阳家,纵横家,各家代表人物都被尊称为"子"。某一天夷子求见孟子,通过中间人徐子的传达,儒派与墨派展开议论。
思
墨家,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二家的异同点在何?
一.墨家:"墨",源于木匠做家具,墨线弹木,根据墨线为准切割打钻,绝不差一分一毫。墨家非常严格,靠自己的自觉,把自己的行为当为墨绳的标准一样,墨线一弹就是规矩,要求自己和别人都达到,如果墨子弟子有行为不合规范,就会受到锯子严厉的惩罚甚至处以死。墨家提倡"亲仕","兼爱","修身","节用"。严于律己,严于律人。
二.儒家核心思想是对人循循善诱,一点点拨开云雾,看见自己内心的光明。从内心所发的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对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对物,以实用为准,以生活水平适当提升,不产生欲望为准,从内心的欲望上节约。奉行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三.墨家思想,刚性有余,柔性不足。提创节约到极致,紧身节用,"生不歌,死不服",孩子出生不庆贺,亲人去世不服丧;爱无等差,对待天下人与父母亲一样。墨家的兼爱,亲仁,修身是从外在制定的规矩而发,强迫自己,以外在的准绳为准。苛严的制度,以表相为本,久而久之,形成人民反抗,不能让所有人信服,之所以墨家没有走得久远以至于走向宗教化,是因为墨家思想并不符合人性如何自然的,逐渐的向善,使人信善服行。而儒家在仁爱方面,先对自己的老人,小孩亲爱,博爱、仁爱由内心而发,自然流露出对别人的老幼亲爱,亲疏有别,有秩有序,亲人,修身,节用以内为本,由内及外,坦荡而行。
修
古代圣贤君子,对于学问,修身非常明了,且对事不对人。"诸子百家"之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出现,"诸子百家"既指先秦诸子,也包括他们的学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思想史乃至人类思想史的长明灯时代。
摘录«中国思想史»片段(德)阿尔伯特•史怀哲AAlbert SSchweitzer 著,傅雷译,作为今天闻思修结语:
同时期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样,孟子也开始涉及了理想国家的问题,然而他却远胜于希腊思想家们。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视野相对孟子狭隘很多,他们只想在一个小小的城邦共和国内实现一个文化国家;而孟子的视野则是一个自然的、包含一个完整民族的国家意义出发。
也只有在孟子那里,而不是希腊思想家那里,出现了将一切国家统一起来的全人类的思想,这对于一个真正的文化国家的典型有着根本的意义。
也只有在孟子这里,而不是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伦理的对生命和世界的肯定观才有这样的生动和深度,以至于文化国家的典型也包含了伦理的特征。
Alice的分享:
闻:“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
思:墨家学说主张的兼爱,节用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执行,只是原本我们就无法做到从内出发而去节用和仁爱,更不谈从外在约束了,而且过犹不及,所以只有根植于内心的意识才能帮我们有效的约束自身。
修:每天在家里扮演一个疯婆子的角色,时刻会被一件小事激怒,需时时清静内心,淡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