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众对“国际化”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其实我一直没有深刻思考过这个词,只是觉得现在的确是地球村了,整个人类都被紧密联系起来了。直到这次小区群里的邻居们聊圣诞节这个话题是,我的心才被触动了。
有邻居先发出“不过洋人节日,怎么没见人家老外过我们传统的春节呢?”这样的倡议,然后后面的讨论是激烈到手机都要爆炸了。比较激动点的就有人说出“那你干嘛用苹果手机、干嘛买日本化妆品、干嘛学英语……”这一系列的回复,让我瞬间清醒认识到什么叫做“鸡同鸭讲”。有些人,根本不懂得别人在说什么,就开始大肆发表观点,而且振振有词。人家说不过西方传统的节日,是希望大家都记住我们的传统节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维护自己民族的传统上,这个真的没毛病啊。
如果你是在有过西方传统节日的公司或其他团体生活,那你参加一下有点文化涵养的节日也没啥问题,就当欣赏和尊重吧。问题是大家看看现在的我们国家的市场上大肆渲染的西方“万圣节”“圣诞节”真的有在认真过节吗,别自欺欺人了,都是在圈钱,搞得不伦不类。盲目地去模仿甚至赞赏别人的文化,把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抛诸脑后,真的病得不轻。还自以为自己很前卫,已经与国际接轨。
还有自称在英语培训学校上班的邻居总结说:“国人最大的优点不就是善于被同化吗?”多耻辱啊,他大概根本没搞懂自己为什么要去学英语吧,他可能自己学了英语后就变成了“洋人”。思想都被别人同化了,你还真算是没活明白的人。若不赞同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麻烦你言行合一,移民去你向往的地儿吧,别占用有限的公共资源。
再看看时下流行的嘻哈文化,当然包括街舞、说唱等等,一群纹身且奇装异服的年轻人,觉得自己超爆了,唱得没有几句可以入耳,跳着一些看起来不雅的舞步,自信洋溢的,更觉得自己国际范儿十足。我当真是佩服这些人的底气,我真不知道他们的底气来自哪里?要不是靠父母的投入,他们算个啥?能自己吃饱饭吗?历史典故不会讲就算了,还根本听不懂,成语更是乱用,整天满口ABC仇视社会,感觉都快仇视人类自身了。说白了就是一群混吃混喝还觉得挣生活如此轻松舒适的人。思想如此沦丧,还整天觉得自己已经国际化了。
看看我国外交时那些着装讲究说话字正腔圆的代表们,他们也学其他国家的语言,说得应该不比那些整天说唱蹦单词的人强吧?语言这种东西都只是拿来交流的工具而已,我们学好拿来用就行了,干嘛把自己的灵魂和信仰也给出卖了?思想没有根的人是会被任何社会遗弃并拿来当棋子的群体,看看HK的那些可怜的孩子们吧。他们就是没有接受真正的历史教育,心里没有自己的根,对于很容易就被风吹倒了,不停飘摇。
鉴于这样不健康的文化引入,我真不敢让自己的孩子去被“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