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注释】
▲罕:稀少,很少。
▲利:利益,名利;功名利禄。
▲命:天命;使命。
▲与:给予,赋予。赞同、肯定;和。
【译文】
孔子很少谈利、命和仁。
【学而思】
“罕言利”即先做后得,《雍也篇》6.22“仁者先难而后获”;《泰伯篇》8.12“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讲的都是罕言利,君子应该先考虑义而不是利,要懂得见利思义。可参读《里仁篇》4.12“放于利而行,多怨”;《述而篇》7.1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宪问篇》14.12“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子张篇》19.1“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命”是不可预测的外在因素,不可控的外在力量,“命”谈多了会使人迷信,不谈又使人缺乏敬畏,孔子虽然偶尔也对“命”发发牢骚,但并不信命。生死祸福难以预测,子曰:“不占而已矣”,又因命运变化无常,君子需审时度势,应对随时变化的局势,因此孔子又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仁”是孔子为世人树立的崇高理想,“仁”在己不在人,在内不在外。孔子不轻易以“仁”许人,评价冉雍、子路、冉有、公西华都是“不知其仁”,评价令尹子文和崔子也是“未知,焉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