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买买买时代的行为经济学》这本书的三个方面:损失厌恶心理、聚光灯效应和替代性报酬,来比对我们日常买买买的经济学行为。
究竟是什么样的心态,可以让我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早餐吃一碗馄饨不改变。说的三百六十五天也许有点太夸张,但是大方向不变,除了偶尔来不及买个蒸饺打包之外,几乎每天如此。我习惯每天早上到楼下的沙县小吃点一碗水煮馄饨,再加上少许辣椒油,吃个五分钟,然后急匆匆赶到公交车站。馄饨店的老板都认识我了。
还有就是晚上下班后,我到离家不远的一个桂林米粉店点上一个酸笋牛肉的桂林米粉套餐。那儿的老板也认识我了,对招呼我的新店员说,她呀,每天都是老样子,不带改变的。
确实,我吃一样东西,可以连续吃上好久,直到下回听到名字想吐为止。原来,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损失厌恶心理”。吃习惯了自己喜欢吃的,担心点其他食物不喜欢而让自己蒙受损失。
我以前去理发店理发,从来不看镜子里的自己,我觉得镜子里的自己一定是很丑的模样。我让理发师把长头发剪短,换成男孩子的发型,我用余光感觉到镜子里的自己是窘迫的,理发师也一定这样认为,我就更不敢看了。剪发完毕,理发师通常会让我看一下剪的幅度可以了吗,头发够不够短,还有哪些需要修剪的地方。我通常都会“行了行了”,赶紧付钱走人。我只有在回到家的时候才敢对着镜子看一下头发剪得如何。“啊!原来剪得这么短啊,未免也太短了吧!”谁让自己当初不盯着点呢,活该吃哑巴亏。我第二天去学校的时候也担心被同学嘲笑自己的头发剪的太短,事实上除了在一起玩耍的同学会注意到外,其他人根本就不会关心我头发的长短问题。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聚光灯效应”。我们以为自己自带光环,熠熠生辉,实际上自己真的没有那么吸引别人的眼光。大家往往只是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罢了。其实最在意的,还是自己。
小朋友生病了最害怕的就是去医院看医生。医生穿着白大褂,戴着白口罩,加上手中的一杆针,活生生一个大灰狼的形象。医院的格调也是凉飕飕的冷色系,一点也不温暖。小朋友去看病的感觉,就像小红帽去看望森林里的狼外婆,想想就害怕。
现在有的儿童医院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沉闷,把墙壁粉刷成小朋友都喜爱的五颜六色,上面有可爱的卡通形象。医院里还专门设有动画城堡、滑滑梯,医生护士也变得和蔼可亲。小朋友去医院再也不感觉是悲伤,而是一次愉快的体验了,打针的过程还可以顺便看动画片呢。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替代性报酬”。小朋友不哭不闹配合医生看病,不仅家长省心,而且也为后面排队的病人节省了等候的时间。营造了一个和谐舒适的看病环境。
以上三个经济学理论给我的启发是:我们在买买买的同时,通过所对应的买买买时代的经济行为,让我们重新建立理性的思维方式从而避免盲目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