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惜年华—不要忘记曾经的恩德

【原文】

不忘久德,不思久怨,仁矣夫。(《孔子家语•颜回第十八》)

【大意】

不忘曾经的恩德,不纠结于以往的旧怨,这就是仁爱啊。记德不记怨也是仁爱之心的一种表现。

图片发自简书App

【延展】

湖北省农村一个失去双亲的孤儿,靠叔叔东借西乞把他养大。他1960年高中毕业,同年考上武汉一所大学,从他家到学校200多公里,如果走路需要6天,如果坐船仅需2.5元的船票,可叔叔实在拿不出这2.5元,只好从邻居家借来2斤面粉做成6个大馒头送他上路。

第一天时,他走了一天,饿了,吃一个馒头喝几口河水,在一个寺庙里坐着歇息,不知不觉睡着了。当他醒来时却发现5个馒头被狗叼走了,他大哭一场,忍着饿又连续走了两天。

到了第四天的早晨,他走到了一个水利工地,刚好看见一个大娘正在给工地民工蒸馒头,他实在是太饿了,一下子扑上去抓了一个热馒头就往嘴里送,大娘发现立刻从他嘴里把馒头抢回来。这时,这位苦孩子一下子跪下来:“大娘,救救我,我已经两天没东西吃了”。他向大娘说出了原由,并将大学录取通知书给大娘看,于是大娘立刻包了5个热馒头,送给这孩子。

正是这5个热馒头,让这孩子走到了学校,成为了一个大学生。1964年他毕业后分配到一个工厂当技术员。但是他心中一直记挂着这位给他5个馒头的大娘,拼命工作,省吃俭用,一年后积存了一些钱,决心要好好报答这位大娘。

他请了一个月的假,四处寻找,终于在一个山村找到了这位大娘的家,刚到门口恰好碰上大娘要出门,他立刻跑上去,“大娘,我就是5年前你送给我5个馒头的那个娃子啊!没有你那5个馒头,我肯定死在荒郊野林了,我谢谢你啊!大娘!”这时大娘的老伴听到了,就出来说:“孩子,你不知道,为了这5个馒头,你大娘挨了批判,我也受了牵连啊!”这孩子听了大爷这番话,立刻跪了下来,含着眼泪说:“大爷、大娘,让你们二老受苦了!”大娘连忙扶他起来,他立刻扑到大娘的怀里:“我从小没有父母,你们就是我的亲娘、亲爹”。这时三个人抱成一团,哭得像个泪人。

临走前,他给大娘留下一些钱,并表示每年都回家看望二老。回单位之后,他每月都要按时给大娘寄来生活费,二老有病还请假回来探望——这些举动一直延续了40年,直至到2005年,两位老人先后去世。

  5个馒头,感恩四十年,兑现了中国那句古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 本文转自中国石油大学宋伟教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现如今,绝大部分孩子具备基本学习能力:会阅读、会思考、能表达。那么,按理说,对他们而言,“学好”是可以做到的事情,...
    姑射山秋水阅读 3,301评论 0 8
  • 在这个薄情的世界上深情的活着。
    你的全世界阅读 1,404评论 0 0
  • 用户需要什么? 1 用户需要方便 每一个功能的增加都应该慎重,很多时候功能越多反而会造成一些用户的倒戈。 2 用户...
    Jfchris阅读 2,688评论 0 1
  • 春意熏染, 嫩芽破土。 春风轻拂, 点点绿意。 烈日当空, 哔蝉哗叫。 楼台倒影, 深夏席清。 秋风起兮, 净夜来...
    燃雪Burning_snow阅读 1,527评论 0 1
  • 001 不过寻找精神寄托 人们寻求各种精神寄托、迷信宗教,不过是因为遇到事情无可奈何。 见识的多了,知道了诸多游戏...
    宵汀阅读 1,62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