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绝大部分孩子具备基本学习能力:会阅读、会思考、能表达。那么,按理说,对他们而言,“学好”是可以做到的事情,可是,那么多的孩子“学不好”甚至“一窍不通”,这究竟是为什么?
通过对这些孩子的问卷调查,笔者发现这么一个事实:学不好是因为根本就不想“学好”。有孩子对我说:“老师,我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要“好好学习”,我一点也不想学习……”哪管你满汉全席,珍馐美馔,我就是没有任何吃的欲望,你奈我何?
就如同毕淑敏老师所说:“一个人躺在地上,如果他不想起来,那么十个人也拉不起他来,即使起来了也马上会趴下。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内心的沸腾。如果你做不到一件事,无论是搞好关系,还是寻找爱人,还是减肥,都是因为你还没有真正想做。”
当一个孩子不想去学习,你让他一天八节课坐在教室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我见到好多孩子,他们被逼到辅导班参加“补课”,为了消磨已付费的时光,他们缠着辅导老师天马行空的聊天、聊天、聊天……
所以:如果您的孩子具备学习所需的基本能力,知晓学习的方法,但是无论如何“学不好”,那首先要做的一定不是让孩子参加补课!
作为家长,不让孩子参加补课,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1、要让孩子明白“学习”与“不学习”的巨大差别
现在微信上有不少比较“脑残”文章,譬如:哪个村子里的张二狗子不学习,然后一生舒服潇洒到老子女成群含饴弄孙甩了那个通过考学谋得在城市一席之地的邻居之子几条街……譬如:名校毕业又怎么样,还不是给二流初中都没毕业的谁谁谁打工……
我说,真的不带这么玩的,为了安慰部分出身不高,努力不够的网民,博取人家的眼球,让他们心安理得的自甘堕落,你们这帮写手的心可真够黑的!
真实情况是这样滴:你去农村看看,十户人家八户关门,剩下的两户全是老弱病残。那八户哪里去了?去城里买房了。农村的粗糙你没见过就不要再继续歌颂它的安乐升平了吧。事实还是:名校毕业的牛人大咖在每天八小时工作所赚的钱比你一年赚的多的多还要拐个弯,名校毕业的牛人大咖能改变一个城市的经济走向,能改变一个国家的顶层设计甚至改变历史……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让孩子明白“学习”与“不学习”的巨大差距真的不是一件难事。我的一名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反思中写道,她在家长、老师的引导、推荐下,下载了喜马拉雅听书软件,其中一名学姐通过努力逆袭的故事让她深深震撼,于是,她的整个人生也有了目标……这个孩子的巨变与互联网、智能手机的使用紧密相关:倘若她的家长没有明智到让孩子把手机作为一种汲取正能量的手段,倘若家长视手机为洪水猛兽严加限制……同龄人现身说法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家长、老师的自以为是的谆谆教导。
2、要让孩子知道学习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
“学习”的本质就是“有变化”,要想自己的知识由“没有”到“有”,要想让自己由无知到有知,这个过程肯定伴随着:探索的艰辛、不得的痛苦、刻意练习的折磨,当然,还有“得到”的喜悦。学习的魅力就在于:思维的闸门一旦打开,那么,在探索的痛苦与折磨中、在一次次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发现的喜悦和幸福感如影随形。
在发现兴趣源泉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重要的源泉之一。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孩子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这个不断挑战自己的思维、不断克服困难,探索与发现的交互过程会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部动机,也可以说是认知内驱力。(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不需要外在的激励和鞭策。)一旦形成认知内驱力,孩子的学习动机就会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因此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且在教师评估之前能对自己的学业表现有所了解,他们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
3、要给孩子提供针对性的书籍
不管多么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会有属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乐此不疲。家长要做的就是:长期观察并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然后据此为孩子提供与他的兴趣爱好相关的书籍。无论是文学、科学、政治、军事、体育、艺术类还是历史、地理、天文学、生物学、医学类,只要孩子感兴趣,OK,一个字:买!
不要因为学校推荐的是文学类书籍就拒绝为孩子买他喜欢的科学类书籍,不管什么书籍,都是孩子待建的知识体系的背景,如果孩子在此方面广泛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书籍中汲取到的知识的体系里去。在这种情况下,课题上所讲授的科学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孩子感到这些知识是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弄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
但是要注意一点:一定不要妄想让孩子一口吃个胖子。孩子喜欢绘本、喜欢图画书,没关系,只要喜欢,循序渐进,长期读下去,你会发现:孩子有一天突然爱上了纯文字的书籍……还得多说一句:学习兴趣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而且兴趣是孩子最强、最持久的学习动机。
4、要给予孩子正确的“鼓励”和“表扬”
我们要明白的是:鼓励≠表扬。鼓励是指鼓劲和支持,表扬则是指对一件事或品行的显扬、宣扬。鼓励通常是针对过程和态度的,"妈妈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为你骄傲!"表扬通常是针对结果和成效的,"妈妈看到你成绩提高,为你高兴!
心理学研究证明,获得别人的肯定和夸奖是人类共同的心理需要。一个人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鼓励他积极上进的原动力。事实也是这样,一个人只要获得信心,心里一高兴、干劲一来,就可以发挥出超乎平常的能力。反过来说,一个人的努力和成绩不能得到应有的肯定,也就是说,当“报酬”不存在时,就激不起努力的兴趣,也就不可能爆发出超凡的能力。这是人类心里的一面,也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
但是,倘若表扬方式不当,往往适得其反。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实验表明: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不自觉地看轻努力的重要性。这些孩子会这样推理: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最大。甚至学龄前儿童也一样,这样的表扬都会害了他们。因此:夸孩子努力,不要夸孩子聪明。
孩子是一个在成长中的人,他的能力还在培养之中,而他的价值观也在建立之中。就是说我们的孩子不会自动把事情做对,他出差错是完全正常的。当孩子面临挫折时,作为成年人的家长必须给孩子以鼓励。通过家长的鼓励,家长传达对孩子能力的信任,对孩子人格的信任的良性信息。这种被人信任的信息,对孩子是一种极大的上推力。使得孩子有了力量来克服他每时每刻都会遇到的困难。
5、要让孩子明白家长的无能为力
笔者观察到:许多孩子之所以不好好学,还有一条重要的原因:他们知道家长已经为他们安排好了一切,为他们“万一”的失败安排好了足够的退路,因此“有恃无恐”。孩子三观尚未完善,天性爱玩,当他们发觉自己的未来都已经被安排好了,那,他们实在真的没必要继续努力。
明智的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我们能提供给你足够的装备、口粮和足够的精神支持,但是,竞技场上,我们却无法代替你去场上奔跑、搏杀、体验……
说一千,道一万,“学习动机”才是打开孩子学习大门的一把万能钥匙。作为家长,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发掘孩子哪怕星星之火的学习动机,有了动机,便有了学习的需要。
下周主题预告:如何让孩子坚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