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只缘身在此山中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清晨六点,我从温暖的被窝中挣扎着起身,倒了一杯滚烫的热水,加了几片新鲜的柠檬片,热气不断从水杯升腾而起,氤氲成一团仿若小型云朵般的水汽。我倚靠着松软的靠枕,开始撰写这篇散文,一篇关于诸多山峦的故事。回想起上一年徒步攀登过的山,每一条蜿蜒向上的山路,每一步用青石搭成的台阶,每走一步都是值得铭记的回忆与故事。写着写着,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小时候,首先忆起的是故乡的那座山。

说是山,其实不过是一片规模稍大的松树林,只是鄂北地区很常见的丘陵地带。那时,村里的大人们手持自制的猎枪,更多的人手里则是锄头和镰刀,围猎一只落单的狼。那只狼夹着尾巴,眼中满是绝望的狼,这一幕深深藏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忘不掉。就如同《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无数个夜晚总会梦回水帘洞,走过那条漫长的石板路。而我,总会想起那个午后,那片松树林以及那只狼绝望的眼神。尽管,我也早已离开故乡许多年,但是那只狼的眼神,是我对故乡的路最清晰的线索。

春节的日子里,总是睡的很早,我不会打牌,更不会喝酒,也没有什么初恋女友要怀旧,反而能节约出时间来,在拜年的路上写些东西。脚刚好不久,也走不了太远的路,大部分时间只能坐在沙发下的地毯上,也总喜欢做梦,梦境总是接连不断。在梦里,我又一次坐到了山顶上……

我原先住的小区,旁边是有一座山的,只要有时间便会去攀登,一路上总能遇见许多相识的伙伴,那些身姿挺拔、胖瘦相宜的树木,形态各异、宛如天成的石头,很多石头上都被信徒盖上“阿弥陀佛”的印章,还有时常邂逅的青蛇、壁虎、鸽子和青叶虫。我检阅着它们的迁徙和繁衍。山顶上,总是端坐着沐浴在阳光里的佛祖。在我未曾上山的日子里,狂风肆虐了好些时日,又下了雪,不知是否有人会同我一样,登上山顶将倾斜的佛像扶正,让它永远面向光明?

我常常喜欢在下雨天去爬山,简单背上两瓶水,手持登山杖和短匕首,便毅然踏上征程。当整座山被雾气重重包裹,鸟雀也都收起了歌声。東天門的小水池里,终于积攒了半池子清水。我暗自思忖,这水池或许也有着类似忘忧泉这样富有诗意的别名吧。我常常在山顶静坐良久,喜欢一个人呆上好一阵子,雨水时停时下,即便身处夏日,也被这风雨吹得透着丝丝凉意。

“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耳边响起熟悉的歌声,脑海里浮现着这个美丽传说,白蛇和许仙的故事,我踏入了青城山的世界。这里,静谧清幽,古韵悠悠,每一寸空气都仿佛诉说着岁月里的故事。趁着四川培训会结束,我与子欢、清霜、老范一同走进这片山林,寻觅内心深处对自然的向往与宁静。

置身山涧,绿水悠悠,花鸟相伴,尘世的忧虑与烦恼都被抛诸脑后。山脚下,我们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鲜香的白果炖鸡,还有来自山下水库的鱼还有四川人常吃的腊肉,每一口都饱含着生活的烟火气。随后,我们搭乘山民的摩托车,一路蜿蜒而上,直至半山腰。

山间散落着的石碑,是我最喜爱的景致。石碑上镌刻的文字,有的劝诫世人,有的导人向善,还有的宣扬无为之道。往来的人们在此虔诚求签,求了上上签,祈愿诸事顺遂。然而,世间之事变幻莫测,又怎能仅凭一签便定夺呢?

青城山还有一面很熟知的地方。据说,《西游记》中镇元大仙的那一回便是在此取景,眼前的大殿,便是传说中的五庄观。可惜,这里没有清风明月般的道童,更不见那能让人长生不老的人参果树,只留下这满目的青山,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登华山:揽胜云端,心向峰巅,更喜的独孤九剑里的精妙剑法。西北的清晨,日光仿若被稀释,以一种别样的温柔,将万物的影子肆意拉长,远远望去,似是一幅幅肆意铺展的抽象画。一弯仿若镰刀的冷月,高悬于澄澈的苍穹,身后那串星星,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宛如被岁月蒙上了一层薄纱。玉泉峰的左肩上,西岳大帝的庙宇静静坐落,像是一位沉默的守望者,凝视着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大地。

我怀揣着对华山的憧憬,耳边萦绕着陕北那充满烟火气却又难以捉摸的方言,开启了这场期待已久的华山之行。全程19.88公里,海拔2154.90米,每一步都踏在岁月的褶皱里,我在蜿蜒曲折、仿若没有尽头的山路上,足足攀爬了6个多小时。

在旅途中,我结识了一位从青岛来的资深驴友。他年纪稍长,一路上,他的话语里满是感慨。他说年轻时,生活被忙碌填满,每次出差到那些有名山胜景的城市,心里总想着往后还有大把机会,可以专程前来。可时光匆匆,等回过神才惊觉,许多地方,竟再也没机会踏上,很多险峻一些景色,更是超过50岁便再也不可以去攀爬了。

华山,并未如想象中那般,以铺天盖地的险峻之势迎接我。除了鹞子翻身和长空栈道那令人胆战心惊的惊险刺激,其余之处,乍看之下,倒也显得颇为寻常。

寻寻觅觅间,我始终未能找到那神秘的“思过崖”,那个曾在武侠世界里承载无数传奇,风清扬前辈传授令狐冲“独孤九剑”的圣地。按照指示牌的方向前去探寻,走近却只有两棵被众人挂满“爱情、发财”祈愿牌的树,枝干被压得低垂,仿佛不堪重负,在风中无奈地摇晃。华山,这座典型的道家仙山,悠悠岁月里守望着天地大道,或许在它眼中,这些世俗的祈愿,不过是过眼云烟。

历经艰辛,我终于站在了华山南峰之巅。轻柔的微风如同久违的旧友,亲昵地拂过脸颊;涌动的云层似是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在脚下缓缓铺展;隐匿许久的太阳,也像是鼓足了勇气,颤颤巍巍地探出了头,刹那间,光芒万丈,将整个华山镀上了一层金边。此情此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名句,自然而然地涌上心头。

在济南巡店期间,我专程去了趟泰山,开启一场与历史和自然的对话。年会上,我们常常言道要登顶的心,而攀登泰山顶,大概需要耗费三个小时。

攀登这些历史名山时,我向来不选择乘坐索道,因为历史的痕迹就镌刻在沿途的每一块石头上。路旁的树木静静伫立,是岁月无声的见证者;流淌的泉水潺潺作响,自亘古而来,从未改变,它们让厚重的历史变得鲜活生动。

泰山之上,曾举行过历代盛世之主的封禅大典,彰显着皇权与天地的神圣交融;也留下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激昂诗篇,抒发着他们的豪情壮志;还有那神秘莫测的鬼怪仙庭传说,为这座山增添了一抹奇幻色彩。

攀登泰山十八盘时,一位老人闯入我的视线。他已九十多岁,腰背微微佝偻,却步伐沉稳,每一步都踏得坚定有力。他就这样一步一步,向着山顶迈进,仿佛在以自己的方式,与这座巍峨泰山对话,与漫长岁月抗衡,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唯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在武侠世界里,泰山派竟是一个武功平平的门派。我的背包上面挂着两个从庙里求来的铃铛,一路攀登,每走一步,便会铃铛叮当作响。这清脆的声响,唤醒了中天门那只慵懒的小黑猫,惊到了南天门下缓慢爬行的蜗牛。行至南天门时,一场瓢泼大雨突然倾盆而下。恰如刘禹锡所言“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场雨或许是冥冥之中神明的安排,为我的泰山之行增添了别样的意趣 。

在杭州开培训会期间,我特意绕路奔赴黄山,去和这座奇山胜景的山脉有一场邂逅。黄山全程行程16公里,海拔1810米,但凡山达到一定高度,似乎总会沾染几分超凡脱俗的灵气。

沿着山路攀登时,我与一对来自宣城的夫妻不期而遇。他们六十多岁,一番交谈后,我了解到他们的孩子早已成家立业,夫妻二人也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每一年,他们都会拿出半年时间,背上简单的行囊,奔赴各地旅游;剩下的半年,他们便回归家庭,陪伴孩子。看着他们相互扶持的身影,我内心触动,若普天下的父母都能如此豁达,在人生的后半段,既能追寻自己的热爱,又能珍视家庭的温暖,于子女而言,无疑是莫大的福气 。

行至半山腰,壮阔的云海如汹涌波涛般翻涌而起,将山峦笼罩其中,如梦似幻。继续向上攀登,鸟雀的啼鸣声逐渐稀疏,唯有偶尔几只猴类在丛林间肆意晃动树枝,向闯入者宣示着它们的领地主权。也会有几个活力四射的年轻人,仿佛回归原始,像猿类般发出阵阵呼喊,惹得同行的女伴们欢笑连连,为寂静的山林增添了不少生机。

刚到山脚,我随手采下一束松针,小心地揣进衣兜。待来到有着1300岁高龄的迎客松旁,我轻轻将那束松针埋于树下。它们或许一直都在暗自揣度对方领地的故事,亦或是对山外那更为广阔世界的精彩满怀向往,那是五岳的传奇,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所承载的震撼与赞誉。

在长沙听完抖音的美业课,赶到夜幕降临之前,我和朋友一同,在衡山脚下寻了处民宿住下。半夜时分,夜色朦胧,我们坐在一棵枣树下,看着半山腰上金刚舍利塔的亮光若隐若现,在夜幕里闪烁跳跃,恰似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辰,引得我满心向往。

清晨,一阵突如其来的雷雨声将我从睡梦中唤醒。我拖着睡眼惺忪地起身,踱步至阳台,这才将山中景色尽收眼底。我们住的是三层高的乡村民宿,附带一个宽敞的露台院子。院子里,植物错落分布,有身姿挺拔、尽显苍劲的松树,有叶片金黄、宛如折扇的银杏,还有一棵板栗树,枝头挂满了饱经风雨洗礼的栗子果。那些绿色带刺的外壳,像是一副坚固的铠甲。雨水顺着翠绿的树叶滑落,滴答滴答地打在满是青草的小路上。泥土之上,青蛇与螳螂相互追逐、肆意嬉闹,为这方天地增添了几分灵气。

民宿的店主是个热情似火的湘妹子,她既是老板,统筹着店里大大小小的事务;又兼任厨师,炉灶前翻飞锅铲;同时,还需要抽空处理线上顾客的咨询与预订。而她家里的三个男人,从早到晚都坐在院子里,或下棋对弈,或闲话家常,与旧时光为伴,看日月交替。这倒是很符合,我认识的很多湖南朋友的家庭现状。

我们早早收拾好行李,背上轻便的背包便开始登山。雨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天,我们身着雨披,手持民宿老板娘赠送的竹竿,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这条路,串联起众多庄严肃穆的寺庙、清幽古朴的道观;这条路,通往古老火神祝融的神秘传说;这条路,更是通向悠悠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正因在这次旅途中分出了这样一个上午用来攀登衡山,整个行程变得愈发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令人难以忘怀 。

国庆节,庆幸的是有1天的假期,有时间携着孩子与父母,一同去爬了崂山。虽已入秋,崂山却仍洋溢着蓬勃生机,漫山遍野郁郁葱葱,其间点缀着团团色彩,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紫的若霞,交织成一幅绚烂至极的秋日盛景,宛如一幅笔触细腻、色彩斑斓的繁花似锦图,让人目不暇接。

崂山的太清宫也是全真教,邱处机曾经在此谈玄传道的地方,留下了许多诗词。此外,著名小说家蒲松龄也曾在此地读书、写书,最喜欢他《崂山道士》,记得以前青岛方特乐园里就有这个实景节目,讲的是年轻书生王生痴迷求仙问道,听闻崂山道士法术高深,便前往拜师学艺。一开始书生也是急功近利,只想速成,历经些许波折后,道士传授他穿墙术,口诀刚落,王生竟真的能毫无阻碍地穿墙而过,真是洒脱。

除了崂山的宗教和故事,还有俊秀的山林。我们在山林间自在穿梭,兴致勃勃地跃上形态各异的石峰。极目远眺,南面山峦连绵起伏,似一条沉睡的巨龙;西面山峰峻峭巍峨,如利剑直插云霄;东面和北面同样是峰峦叠嶂,它们形态万千,皆为大自然这位鬼斧神工的精心雕琢之作,一眼望去,绵延无尽,令人心生敬畏。

攀登崂山的过程,恰似人生的缩影。回首走过的三十余年岁月,我们应当学会沉淀内心,养成多读书、多运动的习惯,早睡早起,让生活规律而健康。远离抽烟、打牌、游戏和酒精的诱惑,抛开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全身心地融入大自然的温暖怀抱。如此,方能寻得属于自己的那份最舒适、最惬意的生活本真,在人生的旅途中,悠然前行,收获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

在去年登过的山里,最喜欢的还是峨眉山。全程要走整整10个小时,徒步34公里。一早,和同行的天哥告别,他们开车去索道,我自己从报国寺出发,一路拾级而上,向着峨眉山金顶进发。我尤其钟情于雨后置身这片山林的感觉。撑起一把暗红色的小伞,漫步在淅淅沥沥的雨丝中,尽情领略着独属于秋天的那份清凉与惬意。

从山谷向下俯瞰,满目皆是葱郁的树丛,层层环绕,错落有致,恰似一幅天然的画卷徐徐展开。温暖的阳光俏皮地透过枝叶的缝隙倾洒而下,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如梦似幻,如雾亦如梦。

抬眼望去,两片山峦之间,云雾氤氲汇聚,化为一片浩瀚无垠的云海,如梦如幻。我闭上眼睛,仿佛我就是生活在这片云海里的一个仙人,只是要到人间里修行一番。我的眉毛上,是挂在山顶的夕阳,在云雾的温柔映衬下,愈发显得明亮透彻,好似山与云之间正倾诉着无尽的深情,又像是云对山展开了一场缠绵悱恻的眷恋。

登上峨眉山金顶后,我选择留宿一晚。天刚破晓,我便迫不及待地起身,去看日出。山上微风轻拂,像是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拨动着云层。太阳缓缓地、缓缓地露出了面庞,那一刻,“紫雾收,露华流,千峰忽化碎金沤。”的感慨毫无征兆地涌上心头。在我们还未被岁月染上风霜,尚未被生活磨灭棱角之时,一定要独自踏上旅途,去邂逅不同地方的独特风景。

只有登上更高的山峰,回首来时的路,才会恍然惊觉,大多数人都在半途停下了脚步。而那颗执着于登顶的心,不仅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毅力,更是一种深入骨髓、坚定不移的执念。

关于华山,最喜欢的还是读大学时,北大未名BBS上的那首诗:

“我走过山时,山不说话;

我路过海时,海不说话,

小毛驴滴滴答答,

倚天剑伴我走天涯。

大家都说,我因为爱着杨过大侠,

才在峨嵋山上出了家,

其实我只是爱上了峨嵋山上的云和霞,

像极了十六岁那年的烟花 。”

在去年的10月份,骨折前的一个月,我还踏入了雁山湖这片充满诗意的天地。这里三面环山,中间静卧着一泓澄澈如镜的湖水,恰似天然形成了风水学说里“藏风得水”的绝佳格局。我沿着蜿蜒的湖边悠然漫步,这一走便是10公里。高大的芦苇丛随风摇曳,在其间,能看到广西独有的喀斯特地貌,奇特的峰林石柱,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沿湖而建的房屋错落有致,门前种着一种名为鸭脚木的植物,它不仅是装点庭院的绿植,更是一味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良药。院子里的其他植物,像是被精心调教过一般,长得整齐而乖巧,排列得疏密有度。酒店门前,几株硕大的桂花树肆意生长,哪怕我跨越了两千多公里的漫漫征途,那熟悉且馥郁的桂花香,依旧萦绕在身旁,勾起心底深处的温暖与眷恋。

说起桂花树,它可是每年八月十五嫦娥与后羿凄美传说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广西,倘若少了桂花树的点缀,那些关于月亮的爱情故事,想必也会变得残缺不全,少了许多浪漫与韵味。跑完步后,我站在秋千旁,一边撰写着这段文字,一边听着那首《That Girl》,悠扬的旋律里,似乎也藏着一个关于青春与回忆的寻常故事,让人不禁沉浸在往昔的美好与怅惘之中。

在我的生活里,每次回广州会爬白云山,去深圳会爬梧桐山,最常攀登的山,还属青岛的卧龙山。我总能记得,每当青岛下了许久的雨,那种雨势就像一个积压了多年委屈的女孩子,将十年来所有的泪水都尽情宣泄了出来。雨后的山里,处处都是积水,树木和草丛却愈发显得繁茂葱郁,就连天上的云朵,都仿佛被赋予了别样的生机,灵动而活泼。

每当我坐在山顶,静静观看日落,此时的云朵形状更加通透,它们在霞光的映照下变幻万千,每一刻都呈现出不同的姿态。一尊佛像在历经雨水的冲刷后,被冲进了下方的石头缝里,我满怀敬意,小心翼翼地将它请回,固定在原来的位置。就在这时,一群鸽子落下,一缕阳光倾洒而下,照亮了它所“凝视”的远方,也似乎照亮了如梦如幻、充满未知的人生旅途 。我开始相信,这一生,我是来修行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