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有流行“21天养成好习惯”的说法,于是大家竭力奋战21天,是的,咬咬牙,21天过来了,于是盲信“21天养成好习惯”的说法,自以为习惯成自然,却发现,21天过后随着自以为是的成功,偶尔几次的放松,竟不知何时回归原来的样子!
偶之前曾经为了养成读书好习惯,每天5:30早起,坚持晨读,那段日子由开始靠闹铃起床,醒来后需要癔症会儿,到不需要对闹铃,到点儿自然醒,醒来就头脑清醒地去读书,我以为我成功的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但后来因为偶尔的放松,一次两次,直到不知不觉竟又回归原来的习惯!蓦然惊醒时,发现曾经的所谓好习惯还要从零开始,重新培养!去它的21天!
《微习惯》一书中,否定了21天成就好习惯之说,“一个行为变成习惯所需的时间平均为66天,但不同行为所需的时间相差很大,从18天到254天不等,这表明人们将习惯自动化所需时间千差万别。在某些案例中,这个时间惊人地长。”“每天喝一杯水可能是21天就能养成的习惯,但是想每天100个仰卧起坐这样更具有挑战性的行为则要几百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改变成习惯。”
“习惯养成的第一个信号是抵触情绪减弱,”“我们的大脑偏爱执行习惯,因为他们有现成的路径,也有已知的回报,可新的行为没有经过实践,存在风险,而且没有建立起神经通路,因此,在这个行为还没有形成坚固的路径时,你必须特意压制平时的行为。这个过程不断重复,新生的神经通路就会开始成长,总有一天他能和之前的行为抗衡。”
原来如此,于是重新召集小伙伴建小群,继续为养成好习惯打卡。21天是最初的阶段,抵触情绪减弱,是养成初步的习惯,再往后就需要稳定习惯了,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如同之前偶早起的习惯,到点自动醒,如果能继续坚持的话,就不会是难事,像习惯刚开始养成的时候那样,需要动力、毅力等去坚持,过来最初难熬的时期,稳定习惯的时候只需要继续下去就好。
切勿以为过了21天的初始阶段,习惯已经养成,不需要督促。怕只怕偶尔的一次两次蓦然中断,随后的这种“偶然”状况,在不需要大脑的控制和毅力的坚持后越来越多,直到不知不觉新的习惯被瓦解。养成一个习惯不容易,如果没了意念的坚持,放弃却是分分钟的事。
那么如何做?将习惯行为模式化。《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中提到将习惯模式化做法:
1、确定时间。 决定周几,几点开始。例如:每天晚上九点读书;
2、确定内容。例如:读书30分钟。
3、确定地点。在哪里,例如:在书房或者图书馆等。
计划周详,明确的时间、地点、内容和目标,如:每天晚上九点在书房读书30分钟,或者每周一三五下班后去健身房健身40分钟等,给习惯养成助力,将行动定型。
接下来,把你想养成的习惯转化为固定的模式,什么时间在哪里做什么事。比如:每天5:30早起后书房写作一小时;每周几次分别安排在哪天,去健身房锻炼等等。甚至可以加上奖惩措施,如果实现行动小小奖励一下,如果没有实现有个小小惩罚等监督自己,也可以和朋友互相监督和鼓励。
你的行动目标制定的越详细,行动达成可能性越高。长时间的坚持后,到时间就会自动打开行为开关去做,就像一个老司机遇到情况不需要考虑,就知道踩刹车、踏油门、打转向等一样,潜意识地去做。
多少年养成的习惯,如睡前看报纸醒后阅读等,都非一朝一夕,也非仅21天成就,而在于长期的坚持,直到成为固定的行为模式后,方敢说习惯养成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清晨尽早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每天五点半起床,做早操,喝杯牛奶吃块面包,然后就开始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他三十几本教育方面的书和三百多篇学术论文都是在早上五点到八点写成的,这种习惯绝不是21天早起就能变成终身习惯的。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坚持每天清晨默读墙上的好词、佳句,为他能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期间,依然每天坚持数学演算,以增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因为另有重要的事而随意中断。习惯的力量,让自己的行为习惯的时间成为你的硬性时间,不可更改。
亲爱的你,你有没有最近想养成什么习惯而对自己没有信心呢?不妨用习惯模式化这种方法,将它写到便签上,贴到你的办公桌或者你的冰箱贴上,时刻提醒着你去做,看看我们是不是能养成新习惯呢?你也可以约上几个小伙伴一起,为了养成同一个习惯比如健身、读书等,用上习惯模式化的方法,互相鼓励一起加油哦!那么现在就去做吧!KEEP GOING!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