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是一个比喻性的概念,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桑斯坦在其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信息茧房指的是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思想、兴趣所引导选择,当你长时间接受单一观点时,就像蚕茧一样把自己越包越紧,越来越封闭。通俗来说是指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只选择接受部分信息,忽略对于其他信息的关注,久而久之就像蚕茧一样把自己包裹住的现象。由于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局限在自己熟悉和喜欢的范围内,就难以接触到更广泛、更多元的声音和观点。
二、信息茧房的危害
“茧房”一旦形成,身居其中的人们就会误以为包裹住的范围是信息全域,认为自己站在世界的中心。从而对于自己获取的信息以及思维认知有极强的优越感,对于与此相悖的观点无法接受甚至诋毁攻击。这就导致人们听不到不同的声音,看不到不同的现象,“兼听则明”的能力下降,从而影响了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因此,“信息茧房”带来的最大危害,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压缩着我们的知识面,剥夺了我们独立思考以及自我纠偏的能力。
三、为什么会形成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形成的原因是“投其所好”,背后是“功利主义”在作祟。但无论是谁,过度沉溺于自己的“舒适区”,仅凭“喜欢”却失了“理性”,往往是危险的。以下是形成信息茧房的具体原因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天性主导
人类基因自我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生存,比起危险、复杂,它更青睐舒适与享乐,因此我们总是喜欢追逐那些让我们开心、满足我们已有认知和价值观的信息,这样不但节省能量,而且有利于生存。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就会只挑选那些让我们愉悦的,与我们已有既有认知一致的信息,从而打造了一个只属于我们自己的信息结构。
算法推荐
当你想看什么,互联网总是能贴心地给你想看的内容。这就是算法推荐,你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浏览都会被网络“记住”,然后它就会根据你的喜好,为你推送更多类似的信息,为你定制专属的信息大餐,这样信息渠道越来越窄、信息越来越同质化。虽然它让我们享受到了“被了解”的快感,但是,你接触到的信息就越来越局限在自己喜欢的范围内,慢慢地,你就被困在了一个个“茧房”里。
社群和信息圈
人类具有群体意识,总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聚在一起。于是,社群和信息圈就诞生了,它让我们在网络世界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小圈子,让我们在里面畅所欲言,从而容易固化群体意见,排斥群体以外的信息,这也让我们和外界的信息交流变得越来越少。
媒体制造信息甜点
媒体工作者十分“敬业”,为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他们总是努力地生产出让我们眼前一亮的内容,不断地给我们带来新鲜刺激,让我们沉迷于信息甜点中难以自拔。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就让我们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的信息陷阱,让我们越来越难以接触到真实的世界,让我们不断地在寻求更高刺激的信息中越走越远。
认知偏差
我们的大脑有追求稳定的天性,喜欢接受与预设立场一致的观点,而忽略不一致的观点,从而强化我们的预设立场。这种固执让我们更容易接受那些证实我们已有观点的信息,而忽视那些挑战我们认知的信息,从而让我们在信息茧房里越陷越深。
三、如何摆脱信息茧房
1、向内提升
广泛读经典书籍,不断扩展知识广度,当所有知识点进行融合链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你便具备了高度的认知能力。定期整理所关注内容,时不时地检查一下自己的信息来源,是否有过于偏向某一领域或观点的情况,如果有,就及时调整,避免陷入同质化信息茧房。
2、向外兼容
不要只看那些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也要主动去了解一些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观点,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要多和朋友、家人交流,听听他们的看法,也分享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打破自己的思维局限。要离开网络,去见山见水见世界,不断扩展自己的见识和眼界。
3、实践复盘
认知属于理论,能力来源于实践,有过经历才能真正领悟,知行合一才能事半功倍。
观察事物的现象,反思过去的经历,提炼精髓,指导前行。 养成自省和总结的习惯,及时修正误区。
4、规避算法推荐
算法推荐的背景下,接收到的信息是不全面的。如果你发现一些平台的算法推荐很多,就要会格外小心,尽量用一些数据追踪不那么严重的平台,或者试着关闭一些平台的个性化推荐功能,让自己看到更多元的信息。面对“算法+大数据”的精准信息推送方式,我们要保持清醒认知,不断拓宽信息来源的渠道,牢牢掌握获取信息的主动权。
接触更多元、更丰富的信息,主动去了解不同的观点,让自己的思维更开放,认知视野更宽。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更真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