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有人认为我笔下的信息与物的关系和基因与人的关系是相似的,它们的相似之处很多,人的天然相貌和个性是基因的表达,人之大欲亦是基因出于复制自身的需要。基因不具备判断人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合它的复制的理性,它仅仅希望复制自身,而它在复制自身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形成基因突变,可能因此造成突变的宿主更适合当前的环境变化,从而将突变的基因延续下去。从原始基因的角度来说,没有完全将自身复制成功是失败的,但从结果来看,与原始基因具有极高相似度的突变基因因此得到了更多复制的机会,好像原始基因又是成功的。
实际上,基因突变对于基因来说无益无弊,只对物种有意义。基因不能判断环境的变化,更不可能决定变异的时机和方向,基因的特点仅仅是有复制自身的需要。因此,如果你问基因如何看待突变,它只会说那是复制程序中的时间随机方向也随机的小概率错误,我不能理解,也无法评价。
基因的这些特点和信息造物猜想中的信息十分相似,那么是否可以认为基因的本质更接近于信息而不是物质呢?
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一个想法在我脑中一闪而过并让我感到深深地震惊,我不是要自夸自己思维的丰富,毕竟在我的猜想中,信息已经存在,它们只是通过我们来表达自身。我想到另一个大胆的猜想——基因与生物的依存关系是信息的一种展示性实验。
生物学上对于基因的定义是,基因(遗传因子)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那么显然,基因的本质是物质,特点是复制和有突变的可能。理解基因的本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生物与非生物对于信息复制的意义。既然基因的本质是物质,那么基因一定是信息的物的形式的表达,那么基因的出现只不过是物的世界的因缘巧合,是偶然的,不是必然的。如果认为基因出现是必然的,那只不过是生物的自大而已。
想一想,能形成遗传因子这个生命的基石的信息有多大的机会得到表达,而宇宙又有多大,时间又有多漫长?这就不难理解生命的产生,因为信息万古长存,大于宇宙也先于宇宙,信息有无限的时间去寻找复制的途径和表达的形式。一个宇宙毁灭了,信息可以等到下一个宇宙诞生,甚至宇宙本身也只是信息的物的表达而已。
不管怎么说吧,信息在宇宙的无垠时空中等到了生物的出现。以每个独立信息来讲,这没什么意义,毕竟物质世界不是它们能够塑造和改变的,生物出现与否不是信息能够控制的事情。但是客观来讲,生命的出现给信息的表达和复制带来了划时代的意义,信息本身不能理解这种意义。因此前文中提到的“基因与生物的依存关系是信息的一种展示性实验”不是指信息刻意安排了这个实验,而是从信息表达的特点来理解基因与生物产生的偶然性以及它们之间依存关系可能暗示的秘密,信息和基因具有的相似性形成了一种富有理论美感的效果。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是一个序列的物的形式。那么,一把剪刀是什么,本质上也是一个序列的物的形式,区别在于剪刀不具备遗传效应。具备遗传效应意味着基因可以实现自身的复制,也就是说基因背后的信息与剪刀背后的信息复制的途径并不一样。一把剪刀想要复制是无法通过剪刀本身的,但基因可以。因此对于信息来说,尽管它们不能基因的产生的意义,但基因的产生实实在在地标志着信息表达和复制进入了新时代。
那么基因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可以揭示信息与物质的关系呢?我觉得尽管不太相同,但确实可以揭示。生物学上有个次级结构的概念,即一定顺序排布的肽链的空间构型,跟外部形状意思差不多,有趣的是在地理学上有类似的发现。我想,信息与简单物质之间的关系多少类似基因与生物的关系,这一点,信息本身应该也会感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