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祥是虞城县李老家乡李老家村人,虽然他只有小学文化,但他自幼便十分喜爱文学。青年时期,他利用劳作之余,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之后,他热衷于影视剧本的创作。
2002年年初,经过冷静思考和积累大量素材之后,他开始第一部“大部头”影视剧本的创作。
迫于生计,陈文祥经常外出打工。由于白天要干活,他只能在晚上等工友们都睡下后,才能坐在被窝里写作。他说,只要喜欢做一件事就不会觉得累,灵感来时,他常常通宵达旦。
几年来,陈文祥先后到过郑州、青岛、宁波、济南打工,干过泥工、钢筋工、水电工等行当,但他的创作激情一直没有改变。
经过5年的辛苦笔耕,2007年年底,他的影视剧本《事发柳树坡》终于在山东济南一家打工工地完成。据了解,这部影视剧本大约19万字,共25集,涉及人物40 多个,主要描写豫东某村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进行新农村建设和农网改造时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见我一个农民成天忙着写剧本,村民说什么的都有。其实我也不是想出名,就是想通过影视剧本来宣传本地的人物和党的富民政策。”陈文祥坦诚地说,“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都有生活原型,虚构的东西很少。”
剧本完成后,他开始四处奔波为剧本寻求出路,但至今没有找到有意拍摄剧本的单位和赞助商。“原来北京一家电视剧制作中心看好这本剧本,但后来因缺乏资金拍摄搁浅了。但我不会因此而气馁,我现在又投入了一本长篇剧本的创作中,剧本名叫《弯弯的柳公河》,预计写20多万字。”陈文祥说,他觉得这样很充实。
商丘市一位知名作家翻看了《事发柳树坡》后认为,这个剧本的作者来源于基层,有丰厚的生活积淀,写得很朴实,很深刻,人物活灵活现。虽然整体还不尽完美,但可以肯定地说,一个普通农民能用5年的心血倾注于剧本创作,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看着已经打印成册的剧本,陈文祥感到兴奋和满足,但同时烦恼也来了: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剧本何时能拍成影视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