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会约一些蛮久没见的朋友、同学、前同事,出来喝些咖啡的习惯,然后聊聊彼此工作、生活、学习和育儿的情况。
感觉要聊的东西都挺多,但要怎么开口,怎么转换,其实又蛮有技巧。
我总结2点:
1 发起新话题的提问,尽量要用「怎么样/How」和「为什么/Why」之类的词。
因为这些问题,足够开放。
开放的好处时,对方就会贡献较长的回答,在这些较长回答中,你总能找出至少一个让你继续追问的话题。
这就好像「开枝散叶」的场景。
反过来,就是少用「什么/What」、「何时/When」、「哪里/Where」、「谁/Who」开始新话题。
因为这类回答往往很短,很难找到继续聊下去的point,就好像一路逼近死胡同,除非你已做好预设。
2 正常的聊天应该像「打乒乓球」,有一来就有一回,而非像「打保龄球」,永远是一个方向。
当然,这里说的「正常的聊天」,就排除了有些人找你就是倾诉的情况,那你的确要以「保龄球」的「球瓶」了。
讨论某一件事,听了对方的,要么做一些小小的追问,但不宜太过离题,然后拉回来,对比对方讲的,讲下自己的情况。
再然后,有人发起适当的转场,再切换说话者。
否则,遇到不同频的聊天,你虽然也谈到自己的情况,对方丝毫不接茬,依然沉浸在自己的继续叙述中,那就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