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报写手圈以来最难产的一次作业,倒不是没有时间或者找不到素材,只是两天以来事太多心太躁沉不下来,所以只有随便说说我自己了,尽管心还是有些乱,希望写着写着就会平静下来吧。
之所以要写这个话题,并不是说我在教育孩子方面做的多好有发言权,积累了多年的秘籍迫切想和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分享。
恰恰相反,我是一个初为人母没有经验而且有诸多问题不称职的妈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摔了很多跤碰了很多壁,绕了很多弯。
所以我才说,我也许更有资格以一个反面教材现身说法,和那些有同样遭遇同类困惑的爸爸妈妈们聊聊过往困扰我的,我曾经以为永远都走不出来而今天能笑着讲出来的苦楚。
儿子生下来有一点儿小缺陷,两个耳朵不对称,这个遗憾似乎成了我心底永远的痛,有很长一段时间,见到人的第一眼我都是看耳朵的。
这块心病影响了我和儿子的各种亲子交流,我不知怎么面对他才能降低我的内疚自责。我总是过度保护他以寻求内心的安稳,又在患得患失中掩饰真实的自己以免对他造成二次伤害。
我时常猜测各种可能造成他缺憾的因由。是怀孕时和老公两地分居没人照顾,还是评职称电脑培训辐射到了正在发育的胎儿,我甚至怀疑是那次感冒发烧造成的耳朵不对称,我痛恨自己的粗心和神经大条,无数次骂自己不是个合格的妈妈。
为了弥补这个缺憾,更确切的说是拔出扎在我心尖的那把针,我开始没日没夜查找各类整形医院,筛选对比联系,终于在儿子两岁多的时候我如获至宝般联络到了一个在耳朵整形方面的海归女博士。
一番沟通后,我们全家不远千里来到北京那所医院,那个闻名海外的专家看了一眼儿子的耳朵轻描淡写地说是个小手术但是建议我们慎重考虑,孩子小还正在发育而且术后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要一侧睡觉,父母必须时刻看护不压到耳朵才能保证发育完好,各种不易让我打了退堂鼓。
后来我遇到了一位睿智的老者,痛哭流涕地诉说缠绕了我几年的困惑。他问我孩子的听力有问题没?当然没有,我想尽办法已经测试了无数次。“那你担忧什么,”他问,“我担心他因为自己的外貌而自卑,”“那就是你的问题了,拥有绝美外表的人有自卑的而普普通通甚至有缺憾的内心强大的也大有人在。”
接受自己的孩子吧,是我们把他带到这个世界的,接收他的不完美。爱他,不因为他的所有内在和外在,只因他是你的孩子这一点就足矣。
道理一直都在,也都懂,可关键时刻有人敲你一下你会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原来这么长时间我不停折腾,兜兜转转,心里一直接受不了自己在儿子身上造成的这个小遗憾,其实就是在逃避现实。
慢慢释然渐渐放下,被心魔打的遍体鳞伤,回过头已是几年的大好时光。
儿子上了小学后有一天我突然问他,“你的两个耳朵不一样你在意吗,”“哦,那就是我为什么比别人聪明的原因了”儿子骄傲的说,儿子用他夸张的乐观狠狠地给我上了一堂课。
一直以来我以为的他在意其实就是我掩盖内心不安的一个幌子,就像当下所说的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一样。
每一个孩子对父母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他是上天送来的礼物也好是上帝派来讨债的也罢,都是前世的因果,唯有善待。
只有接受自己的孩子,全力爱他你才有资格谈教育。
以前一个住在楼上的邻居,有一个八九岁的女儿,每天练琴时杂乱无章的琴声伴随着妈妈无休止的斥责加上孩子无济于事的哭闹,两三年下来这个小女孩还不能连贯弹奏一首完整的曲子。
我一直不明白这位妈妈想怎样培养自己的女儿。她始终不能接受孩子在弹琴方面的天资平平,就如当年的我耿耿于怀儿子的耳朵一样,同样我也听到了她对女儿各方面的不满,斥责苛刻歇斯底里成了孩子每天作业时这位妈妈的常态,都在意料之中,因为这位妈妈一直就无法接受孩子的普通平凡甚至落后差异。
有时我这个局外人甚至怀疑女儿的所有不如意都是这个妈妈的认知偏差造成的,她也许就是那朵迟开的花,需要耐心地等待静静地观察。
记得一句话说的特别好,没有谁因为孩子身高比不上别人,天天打孩子;没有谁因为孩子跑不过刘翔,天天骂孩子,因为外表的差异看得见。
可是孩子之间内在的差异我们怎么能忽视甚至无视呢?他总是慢半拍的反应,他唱的歌大多五音不全或者他的自制力就是比别人差,所有的你都要他做到完美,美其名曰:坚持,爸妈这是为你好,这些以爱的名义的教育你敢说真是为了孩子着想吗?
儿子从小就是个多动的孩子,他的动不分时间不分场合,是那种从天亮忙到熄灯的动。每天带他倍感疲惫心力交瘁,晚上躺在床上做梦都梦见第二天儿子安安静静地起床吃饭上学。
为这我伤透了脑筋耗尽了心力,给儿子买了架钢琴,每天陪他练琴,让他学会安静,给他报了跆拳道班,让他以正确的方式释放多余的动能量,好动的儿子总是用他独有的跳跃式的思维挑战着我的能力极限,我也像一个好战的圣斗士时刻准备迎接挑战。
虽说接受他的这些不足让我心不甘情不愿,也经常抱怨上天的不公,但我庆幸走过了很多弯路,经过了黑夜中无数次的祈祷过后,如今的我已经能平静面对无力改变的人和事。不抱怨,不纠结,不后悔,就这样简简单单的认从,相信冥冥之中的注定。
今天的儿子已经上高二了,他长成了阳光自信的大男孩,意料之外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记得初中一次家长会,优秀父母代表上台发言,儿子虽然没有听到但回来竟然说,我觉得妈妈如果上台会比任何一个妈妈讲的都好。我眼泪竟不自觉地流了下来,有内疚也有感激。
正是如今温暖的他让我有勇气说出过往的伤。
虽然儿子身上还有很多毛病就像每个人都不完美一样,虽然我也偶尔会焦虑会不安,但我已经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所给予我的一切。
基于所有的正视,才能谈对孩子的教育。
教会他如何面对生活,陪伴他克服困难取得成绩,享受胜利的果实,告诉他学习的意义,坚持的重要性,不论结果是什么样子,他需要做的就是坚定地走向它,父母能做的就是一如既往地陪着他,默默地支持他。
为人父母这个职业需要虚心学习不断修为逐步提高,教育也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成果,它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