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不少创业的理论和案例,给我总的感觉是:创业不易。即使贵为“BAT”,它们之间对于市场的争夺从来没有停止过,近年来共享单车之间你死我活的大战也是尽人皆知。
就算你打算做一个小创业
首先,你得判断客户的真实需求,你提供的产品是否对路,能否让用户的生活和工作变好;
其次,当你进入以后,市场本身是变化的,还有来自同行的竞争,需要你随时判断并识别变化,动态调整经营策略,有时一招不慎就意味着被淘汰出局。
“BAT”毕竟是高大上,联系到身边的实例,我观察了社区旁边小菜店的发展过程,这也算是别人的一种创业方式,在此作一对照分析。
1、社区小菜店的需求
所谓社区小菜店,就是开在社区边上的小店,可以弥补大菜场距离较远的不足。我有这个亲身体会,有时家里只缺点小菜或者生姜大蒜,跑大菜场太费事,希望省时省力就近解决。也就是说,用户对于小菜店存在真实的需求。
2、近三年来小菜店的发展实况
(1)三年前,社区大门外开了一家店A,主卖蔬菜,价格定位比大菜场便宜,方便了居民,经营的小哥勤快又嘴甜,生意很快火了起来。不久社区大门内开了一家宁海土特产店B,卖土猪肉、少量海产品、豆腐香干等特产,价格较贵,但也有受众。这两家店构成互补,生意都很旺,往往到中午菜就卖得差不多了。
(2)市场的反应刚开始似乎慢些,半年多过去,仿效者来了,社区大门外一家店C转为小菜店,距离A有近80米,形成了竞争关系。但这个阶段还是供小于求,社区用户的整体需求足够撑起这几家店,A、B、C三家店生意都火爆,比较起来A店更好一些,A店的小哥热情会做生意,还有一些先发优势。
(3)接下来,很快,A店旁边20米远的一家水果店D兼营起了蔬菜生意,短期内直接对A店构成了威胁,两家店有轻微的价格战。A店小哥办法很多,经常用小面包车拉来时令蔬果吆喝售卖,不时引入猪肉、牛肉丰富品种。半年下来,D店退出了蔬菜经营,回归卖水果,A店取胜。
(4)同一时期,C店用2平方引入店中店,出售土猪肉,与B店进行竞争。B店生意一度下滑,配菜经常卖不完。今年过年后,它关门了。它的对面(社区大门内)又开起了一家蔬菜店E,不知道什么原因,也许开店时间还太短,生意清淡得很。
(5)年后,A店隔壁F店估计眼热,也转卖起了蔬菜,直接跟A店短兵相接,竞争白热化。
总结一下,近三年来,社区附近先后开了6家菜店,退出了2家,目前尚余4家。大概率是超出了用户的需求,竞争异常激烈,此时是综合实力的比拼:新鲜度、价格、灵活性、服务、客户粘性等,最后终将达到一定的平衡。
3、梳理
(1)最初,A店捕捉到了用户需求,最早进入这个蓝海市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赚到了第一桶金,赢得了最初的用户。
(2)由于门槛低,别的店迅速跟进,当处于互补状态、而且供小于求时,生意都还可以做。
(3)别的店再加入,逐步进入红海市场,竞争加剧,比拼实力,有的落败。成功者维持生意也需要更多的付出,时刻处于被挑战的状态,已经不是一门很好的生意。同时,进入门槛太低,谁都可以来挑战,不会再有以前的高利润。
4、模式对比
社区附近还有一种社区菜店模式,叫“M6生鲜”的小型连锁超市,它定位为“社区的厨房”、“居民的菜篮子”,实际就是一家小型菜场,做到了货品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开连锁店有资金、管理、规模的门槛,但商业模式形成后,被别人复制的可能性比较小,不会轻易被小菜店挑战。所以,它近些年发展很快,不断开店,菜价虽在走高,生意依然很好,相对来说是一门可以做长久的生意。
体会:
创业的定位很重要,在正确捕捉用户需求的前提下,起步时尽量定位高一些,考虑别人的复制(进入)是否容易,是否很容易被挑战?这条路开始会很难,但是值得。
即使因条件受限进入了低门槛的行业,也要尽快创造条件进行转型,不可小富即安。
做人做事也是一样,起步时定位要高一些,然后去努力打拼。后面你会发现,身边的竞争者会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