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粤返北的列车上,旁边有两位戴羊皮圆顶帽子的长者和三位看似学生模样的年轻女孩一路上不停地低声说笑着,他们操着我半懂不懂的西北方言。在一路上和他们的交流中(其中一女孩会说粤语)我逐渐了解了青海乃至西北地区以前我不曾了解的西北风土人情。
一、西北民歌
西北地区地处高原,聚集着诸多少数民族,像藏、回、蒙、柯尔克孜、塔吉克、哈萨克、维吾尔等,他们天生能歌善舞,唱民歌更像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早已深深植入他们的血液,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份。
陕北民歌是我们所知道的常见西北民歌的一部份,其实真正的西北民歌当属青海民歌最为特色,但由于语言和文化之差异,青海民歌一直未能在中国大面积传唱。
青海民歌多是由口头相传、自由加词,随性唱来,歌曲多由诙谐、俚语,甚至荤段子组成,曲调多简洁,平常多见于荒塬、草甸、半沙漠地区的牧人口中,曲调绵长、抒情,介于藏歌与蒙古长调之间,音调高遠、险峻,转调短而快,平调绵长而久远像《滴格调》、《上去高山望平川》《雪白的鸽子》等等,其中诞生于西宁地区的、流行于牧民网络的“青海花儿”中许多土族歌手演唱的诸如《阎王令》、《直令》、《花儿与少年》等,更如美丽娴静的青海湖,澄澈而高遠。
二、穆斯林
穆斯林,伊斯兰语意为“真主顺从者”,他们信奉伊斯兰教、信奉《古兰经》,在穆斯林看来,天下万物皆归真主所掌控,而穆罕默德则是圣人、真主的使者。
在中国西北地区像新疆、西藏、青海、甘肃、陕西等地生活众多的穆斯林,他们一律信奉伊斯兰教。
穆斯林女孩自九岁开始作礼拜,男孩则十二岁开始作礼拜,平日里成人每天在家作祈祷五次,且每个星期五則去村里清真寺里作礼拜,听清真寺内的阿訇释讲《古兰经》经文。每次礼拜的礼拜动作有六项仪则称为六仪即抬手、端正、诵经、鞠躬、叩头、跪坐,而参于礼拜者须遵守以下规则一、衣净二、水净,三、处所净,四、举意(礼拜者要心中立愿)五、认時(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六、朝正(朝向圣城麦加的方向)。作为伊斯兰信徒要完成人生信仰五功,即念清真言(每日5次),谨守拜功,完纳天课(即法定施舍),封斋节欲(每年一月),朝觐天房(一生一次)和进行圣战(为主道而奋斗)。
穆斯林信徒出生、结婚、死亡都在阿訇的主持下进行,他们崇尚节俭、戒酒色,结婚时阿訇会念象征意义的“尼卡哈”。每个清真寺里的阿訇须经伊斯兰委员会考核合格后方能任职。
伊斯兰信徒将猪和其它死去的动物视为污秽之物,一生禁食猪肉。根据伊斯兰教历每年的十月一日为开斋节,开斋节里人们盛装出门,热闹非凡,每年的十二月为信徒的朝觐日期,生为有能力的伊斯兰信徒,一生须有不少于一次的朝觐活动。而朝觐的地点为沙特阿拉伯的圣城麦加,届时数百万计的伊斯兰信徒从世界各地蜂涌至麦加古城,盛况空前。
伊斯兰教义并不排斥与其它种族通婚,伊斯兰多重男轻女,男女结婚后须接受伊斯兰民俗,所以经常见到穆斯林男子娶汉女为妻,却鲜见汉族男子娶穆斯林为老婆的现象,这里有伊斯兰民俗的桎梏,又有封闭的重男轻女的思潮,但随着時光的流转,相信未来在全世界民族大融合的大背景下会逐渐得以改善和加强。
20年2.16日于金辉花园
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