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它从未教我如何追逐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却在字里行间告诉我:幸福,从来不是向外索取的结果,而是向内生长的答案。
所谓“心流”,是一种奇妙的生命状态——当你全身心投入一件事,忘记时间流逝,抛开外界纷扰,甚至忽略了自身的存在,只剩专注与热爱在胸腔里流动。
画家落笔时的沉浸,程序员敲代码时的投入,哪怕是沉浸在一部好剧里的片刻忘我,都是心流的模样。它无关成就大小,却能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触摸到最本真的快乐。
而《心流》最让我清醒的启示是:一个人能否常处心流,能否活得舒展,八成取决于身边的人和所处的环境。
曾有位同事,堪称“抱怨发动机”。每次聚会,只要坐在他身边,他便会开启无休止的吐槽模式:“公司越来越不行了”“客户太难伺候”“领导根本不懂基层的苦”。
起初,我总顺着他的话安慰几句,可渐渐发现,这根本是个填不满的情绪黑洞。我越回应,他越亢奋,从工作抱怨到生活琐碎,从同事关系吐槽到家人矛盾,负面情绪像潮水般涌来。久而久之,我自己的心情也变得烦躁不堪,甚至对原本热爱的工作,也渐渐失去了热情。
原来,负能量真的会传染,内耗的环境里,连保持积极都是一种消耗。就像手机电量会被不断榨干,一颗原本鲜活的心,也会在无休止的抱怨与计较中,慢慢变得干瘪、疲惫。计较里生不出慈悲,争吵里养不出优雅,内耗的关系只会把人拖进情绪的泥沼,让人连沉下心感受“心流”的力气都没有。
相反,真正滋养你的人,是你心灵的“充电宝”。他们从不会让你陷入无谓的消耗,而是能帮你清空内心的纷扰,让你有勇气沉下心去做喜欢的事。和这样的人相处,没有互相较劲的疲惫,只有彼此托举的温暖;没有鸡飞狗跳的内耗,只有共同成长的默契。哪怕只是静静相伴,也能让人感到安稳与充盈,心流状态便会自然而然地降临。
后来我才明白,读《心流》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会了如何挑选别人,而是懂得了如何塑造自己。滋养从来不是单向的奔赴,而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当你活成了能量的源头,自然会吸引同频的活水;当你能为自己营造安稳的内心秩序,自然会遇见懂得珍惜你的人。
就像人生如河,我们无法决定河流的起源,却可以选择与谁同游,更可以决定自己最终流向何方。不妨时常问问自己:和TA相处后,你是感到充盈还是疲惫?是在互相较劲,还是在共同成长?
答案清晰的那一刻,便是你选择生活方向的开始。不必刻意追逐他人的光,先活成自己的太阳,自然会吸引带着星光的风,与你一同奔赴更辽阔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