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摘抄一段文字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做了一个“兔子理论”,来形容不同学历的工作对象,工作思路和能力问题。
一、本科生:学习捡“死”兔子
意思是说:森林中某个位置有一只死兔子,你去把它捡回来。
怎么讲:因为啊,本科学历及以下所学知识,都是被反复验证的知识,是固定、稳定的,属于“死兔子”。此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只是“记住”,等于是把已经死在那里的“兔子”拿回来。
二、硕士生:学习打一只活兔子。
导师会明确地告诉你,山里有这只兔子。学生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合适的方法和技术,去把这只兔子逮回来。
三、博士生:打一只尚不清楚有不有的兔子。
导师也不能明确告诉你,山里有没有那只“兔子”,需要你用心,花时间去观察并把它逮回来。
基于这个理论,有智慧地“吃货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场景,也类举了一个例子,叫“回锅肉理论”:
任务是:老板叫他们炒一盘回锅肉。
本科生会怎么做呢?
本科生马上回去,在电脑上搜一个视频或者教程,第2天呢,就给老板炒出一盘回锅肉。
硕士生,他该怎么做呢?他先研究不同的回锅肉的做法,然后在很多种的做法当中,选取一种口感最好的或者成本最优的来做,一周之后也做出来了交给老板。
博士生是怎么干的呢?一年之后,他给出了一篇论文,他的题目就是:如何养出最优质的猪。利用最优质的猪肉来炒回锅肉。这就是他们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