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提要
关键概念:囚徒困境 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队最佳选择,个人的理性决策也容易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核心问题: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如何做出理性决策?
前一讲,我和你分享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活在当下,是战胜直觉思维,迈向理性思维的关键。那这一讲中,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一个人与人合作时面临的理性问题,那就是:我们如何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做出对大家都好的决定?
囚徒困境的风险
合作是我们人类进化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在现代社会,你很难想象一个场景,那就是一件事情可以由一个人完成,而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所走的街道,我们所住的楼房,我们的每一份工作,都是来自于人类之间的合作。但是,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合作,因为合作本身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会带来风险。
而这个风险,就是博弈论里的核心概念: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的两位研究员,为了模拟美国和前苏联的合作和竞争,而做出的一个博弈模型。这个模型,可以用下面这个场景来理解。
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警察抓住,关在两个独立的牢房里,互相不能沟通。警察给了这两个嫌疑人三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如果你们两人都不坦白罪行,那么根据我们掌握的证据,可以把你们各判两年。也就是说,如果两个同谋犯选择相互合作,那么他们每个人都会在监狱里蹲上两年;第二个选择,如果你们两个都坦白交代罪行,根据我们已经掌握的证据和你们新交代的证据,你们将被各判四年。也就是,如果这两个同谋犯选择背叛对方,那么他们每个人都会在监狱里蹲上4年。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那么两个同谋犯的选择就非常简单了,那就是两个人合作,一起隐瞒罪行,而不是选择背叛对方。因为背叛对方交代罪行,要进监狱的时间更长。但是让这两个同谋犯陷入困境的,是第三个选择。
第三个选择的情况是什么样呢?那就是一个罪犯选择了什么都不交代,而另外一个罪犯选择了背叛同伙,交代罪行。这个坦白交代的罪犯因为跟警察配合,交代了警察还不了解的犯罪证据,因此有立功表现,会被当庭释放。而另一个罪犯,不仅抗拒警察的审讯,而且现在因为同伙的揭发有了新的犯罪证据,所以会被重判六年。
听起来会有点绕?我再为你重复一遍这三种选择。两个人都不交代罪行,各判2年;两个人都交代罪行,刑期加倍,各判4年;一个配合警察交代罪行,一个守口如瓶。配合警察的无罪释放,守口如瓶的重判6年。
站在集体的利益上说,两个同谋犯应该选择一起隐瞒罪行,因为这样每个人只需要进监狱2年。这是理性的选择,最好的结果。但是站在个人的利益上讲,你肯定希望你自己坦白罪行,而同伙什么都不交代,这样你自己就可以无罪释放了。这是从个人角度来看,一个理性的选择。
可是,你这么想,对方他也不笨啊,他肯定也这么想啊。所以,最终会出现的情况是,你们两个人都交代罪行了,结果两个人谁也没能无罪释放,反而加重了罪行,各判了4年。
所以说,在一个群体中,如果每一个个体都从他自己利益出发,做了一个看起来理性的决定。这些决定综合在一起,却会对集体的每一个人都造成损害,最终导致谁都不能获利。对个体来说理性的决定,对于集体来说却是不理性的。
现实生活的囚徒困境比比皆是
囚徒困境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是大家所共有和共用的。那可能有人会这么想,即使我很爱惜这个单车,但其他人随意破坏单车,那我自己爱惜共享单车就没有意义了。如果每个人都有这个想法,那么大家就不会像爱惜自己的单车那样去爱惜共享单车,于是共享单车的损坏率会远远超过单车的一般寿命。结果是不能使用的共享单车越来越多,共享单车的成本不断攀升,最后大家都用不了共享单车。
那么应该如何破解囚徒困境,促使我们选择合作,在集体的层面也能做出理性的决策呢?
真诚:破解囚徒困境的关键
破解这个囚徒困境,其实有一个非常简单的策略。这个策略是由密歇根大学的数学心理学家拉波波特教授发明的,叫做“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具体而言,这个策略分为两步。
第一步,在最开始,你要选择合作。也就是说,在第一轮出手的时候,你总是选择合作。
第二步,在后继的交往中,你采取一个固定的策略,就是上一次对方怎么对待你的,你也就怎么对他。
比如上一次对方背叛你了,那么你这一次也背叛他;如果对方跟你合作了,那么这一次你也选择合作。就这么简单。这就是所谓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对我差,我为什么还要对你好呢?
你用这个策略和对方互动几次之后,对方就会开始主动选择合作了,这就是囚徒困境的破解。
这个看似非常简单的策略,其背后包含了非常重要的人与人交往的心理学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友善。在一开始的时候你选择的是合作,而不是背叛。也就是说你是一颗合作的心,来与人交互。这样你给了别人一个善良的开始;
第二个原则是报复。在合作中,你不能是一个没有原则的老好人,当对方背叛你的时候,你要毫不犹豫的去背叛对方;合作成功的前提,是让对方清楚无误地看到你坚定的不妥协态度、有效地迅速报复。
毛泽东在论述国共合作的时候,有一句话说:“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个原则是宽恕。无论对方背叛了你多少次,只要对方这次选择了合作,那么你的下一次也要选择合作,也就是宽恕对方以前背叛的行为。为什么?这是因为你的目的是为了合作,因此,你需要用你的善意,对对方的善意做一个及时的鼓励,鼓励对方的这种合作行为。
第四个原则是透明。这个原则也是我认为的最重要的原则。你可以看到,上面列出的策略非常简单,总结起来,就是我带着善意合作而来,你现在的选择就是我下次的选择。这是一个透明的策略,里面没有复杂的逻辑,也没有复杂的动机。
这其实就是最高的情商:真诚。你不用去琢磨对方在想什么,对方的动机是什么,你只需要把你自己真诚地展现在别人面前就好。在这真诚里,有你的善良,有你的宽恕,更有你的报复。
我们常说,只有永久的利益,没有永久的爱恨情仇。如果我们始终停留在过去的仇恨之中,那么一旦形势改变,出现了新的合作机会,沉浸在仇恨中的你就会错过这个机会。
今日得到
我再来带你来回顾一下这一讲的重点:
1、当个人的理性思维拓展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层面时,很可能会导致集体的非理性,出现所谓的“囚徒困境”。
2、想要破解囚徒困境,最好的应对策略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无论如何,首先合作,然后每次都根据对方上一次的行为,来选择你的策略。
3、如果上一次对方选择背叛,那么你这一次也选择背叛;如果对方是合作的,那么这一次你也选择合作。
4、记住:善良、报复、宽恕,用真诚来最终达成合作。
划重点
1、“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囚徒困境中的一个策略,有两步: 1、第一步,选择合作。 2、在后继交往中,采取固定策略,上一次对方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这样互动几次后,对方就会开始主动合作,这就是囚徒困境的破解。
2、 人际交往中四个重要心理学原则: 1、友善。以合作之心与人交往。 2、报复。有原则,不做老好人。 3、宽恕。如果对方表达善意,要鼓励。 4、透明。我的策略没有复杂心机。 这就是最高的情商:真诚。
课后思考题
在今天的课程结束之前,我再给你留一个思考题:现实生活中,没有永远善良的或者永远自私的人。你在处理合作中遇到的问题时,有哪些有效的原则和方法?欢迎你在留言区参与分享,我们下一讲再见!
我很认同刘老师这课推荐的方法——用”以牙还牙“解决人际交往与合作中的难题。是的,生活中没有永远的善良也没有永远的自私之人;没有永远的好人也没有永远的坏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是善良还是自私,很多时候和环境、和你怎么对待他,有着极大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一直奉行的原则的处世和交往原则,和刘老师的这个原则一脉相承——毛主席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还之。可能是因为我记事的年代,大家都会背几句毛主席语录的原因吧。但我一直知道,我的这个处世原则,在我所生活的环境和年代是格格不入的(其实现在也差不多)。但自己认定了要坚守这个原则,原因是我认为这么做,对双方都好——特别是不给对方,变成混蛋提供土壤。
小小年纪开始执行这个原则。那时,与自己合作的无非是家人、亲人、邻居、同学。我这么做了之后,确实没有人敢欺负了,哪怕是班里和院里长得牛高马大的男孩子,他们在和我交往时,越发正常与理性了。但也显得格格不入!因为在那样的年代,或者说儒家思想横行的大环境里,我们奉行的是也”以和为贵“,做个”谦谦君子”……所以,当面或背面批评以此批评我,反而成了一种”政治正确“了。但人虽小,却也明白这是能够创造共赢、最优的相处原则了。
长大后,还是一直奉行这个原则,但也做了些许优化。还是要求自己,主动对他人伸出信任与友好合作的橄榄枝——先做到合作,先做好自己。若对方觉是理所当然,只管享受我的成果,而只管自顾自地玩耍,丝毫没有合作的动作话,我会有下面的做法:(1)分析都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2)若是共情能力差或脑袋笨真不知道,我会正面提醒给对方知道;(3)若是装不知道,只管享用而不愿意合作的,我会收回我的信任与合作。
记得我在中学时,我的同桌是一位男性,他是我们班的班长。我的英语成绩比他好太多,他经常问我英语方面的问题,我都是认真回答他并教会他;他的数学比我好太多,当我问他时他就装没有听到,或者顾左右而言他……然后我很生气,有一天就开场不会和他对聊,明确告诉他不要玩这些套路(在我请教他数字时的玩法),这些套路我都懂,若他在今天我提醒之后继续玩的话,我以后在他问我英语时也不会教他。对面刚过之后,这位同学没当回事,又继续玩那套,我就真不教他了英语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我有一次主动问他数字,他教了我,那么接下来他问我我就教他英语。一会儿教,一会儿不教,我这个同桌真能玩,我们就这样礼尚往来好多个回合。
在未来,会继续以这种方式与人合作。虽然这并不轻松——拥有被人讨厌的勇气,并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