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考 |古典诗词是优秀的文艺作品,但不是神谕

即使再伟大的创作者,也是在学习、借鉴、模仿前人及同时代人作品基础上的创造,我们读诗学诗,心里要有这个基础认识,避免被一些无限解读的赏析忽悠得迷迷糊糊,对古诗词除了膜拜还是膜拜,放弃了思考鉴别的努力。


因为喜欢古典诗词,所以从很小时就买很多古诗词赏析类的书,我书架上一些唐宋诗词选之类,都出版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如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出版于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注》出版于1982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千家诗注析》也出版于1982年。

现在古典诗词阅读、朗诵重新又热起来,对古诗词解读的产品(纸书、音频、视频等)也多起来,很多解读古诗词都大量的用着一些“用词高妙、意境深远、矫夭变化、不可端睨”之类的表述,弄得年轻的读者对古诗词除了膜拜、背诵、揣摩,已经失去了客观理解与分析评判的能力。

每一首诗都用词高妙无比吗?每一首词都没有瑕疵吗?

怎么可能?!

可是,在我们的赏析者眼中,每一首唐诗宋词都是这样的。

这往往是中国人的一个通病,树立一个典型,他就必须高大全,幼儿期不能尿过炕,读书时不能逃过学,即使是偶尔喝酒耍一次酒疯,那也是为了理想而苦苦拼斗的体现,所以,人们就绝望了,这样的典型不敢学也学不来。

古诗词也是一样,当我们背诵着用词高妙、意境深远、朗朗上口的古典诗词,我们心里涌起的除了崇拜还是崇拜,一首首古诗,被当成一个个神谕,无限美好、无限正确、白璧无睱。

这样的诗哪里是生活在人群中的文化人能够写得出来?它们的作者明明就是神人也、仙人也、非人也嘛!

高水平的艺术品都有其高妙之处,这个绝对是事实。

但是,这样的作品绝对不是某个所谓谪仙——也就是被下放到人间的神仙——比如李白,用马良的神笔画出来的。

举个具体的例子,陈子昂最著名的作品——《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初唐宫廷诗风占统治地位的华丽而空虚的作品中,这首诗卓然不群,用词朴素,感情真挚,具有强大的感发力量。这个感发力量,就是情意真挚、思想深刻,能够感动读者,启发读者去思考。

那么,这首诗是陈子昂夜观天象的结果吗?是他借了马良的神笔吗?

看看下面: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内容相近,句式相似,只不过把前后两节颠倒了一下。

这是《楚辞·远游》中的一节,比陈子昂早八百多年的屈原写的。这就好比张三的儿子跟隔壁王叔都长了一张过分类似的鞋拔子脸,你说有没有关系呢?

王勃26岁写《腾王阁序》,即席乘兴之作而能达到如此高水平,放眼古今“无出其右者”。读者仿佛进了藏宝库,奇珍异宝琳琅满目,名言佳句俯拾即是。不仅欢宴当场尽人称赏,后来古人也觉得不可思议,于是就酸溜溜地编个故事——“时来风送滕王阁”,意思是说天助王勃写此奇文。

可是,即使这篇当时、后世尽人称赏的佳作,也不是魔术师的空中钓鱼,茫然无踪迹可寻。如文中最著名的两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们就在比王勃早近百年的文人瘐信的《马射赋》中找到了类似的句子,“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结构是一样一样滴。

但是,这里也要强调,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的意境,落花芝盖、杨柳春旗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这是后人对前人的超越,不能说没有借鉴。

翻出这些陈年老账来,老杜要说什么?

我想说的是文学创作或叫艺术创造的承继性、连续性。

极少有文学或艺术作品是横空出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绝大多数都可以在前代人的作品中找到影响或来源。

就像长江再波澜壮阔,总有涓细的源头;长城再伟岸雄壮,也是由一块块青砖砌成。

即使再伟大的创作者,也是在学习、借鉴、模仿前人及同时代人作品基础上的创造,我们读诗学诗,心里要有这个基础认识,避免被一些无限解读的赏析忽悠得迷迷糊糊,对古诗词除了膜拜还是膜拜,放弃了思考鉴别的努力。

古典诗词是优秀的艺术作品,但不是神谕。

我们读古典诗词,是为了学习、借鉴,陶冶自己的性情,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这就需要我们知道一首古诗好在哪里,不好(或并不突出的地方)在哪里。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形式又包括体式、修辞、结构等,内容又包括情意、思想诸方面,一首好诗,往往仅是在其中某一方面有所长,而非处处皆优秀的高大全。

比如前述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用词非常古朴,不加修饰,但胜在内涵深刻,感发力量强大。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这是宋之问的《度大庾岭》,一首很不错的诗,尤其诗中“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句,用辞工丽、意境极美。可是却很难说它传达了什么深刻的思想,也找不到什么感发的力量。

这首诗的优点在形式不在内容,胜在辞工而差在意薄。

能够分辨这些才算读懂了一首诗。

在本文就要收尾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了几年前的一次座谈。

三四年前吧,大庆日报书友会组织了一次去萧红故居的采风活动,回来有一个座谈会。会上,老作家余兆荣对当代一些写作者思想浅薄“只盯着眼前的花花草草”提出批评,认为创作要有深刻的思想,要参与到时代的进步中去。

他也是看到了当代一些写作者创作中内容方面的薄弱环节,予以明白指出。

(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29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780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001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593评论 1 28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687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679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67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2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872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8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46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19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658评论 3 32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9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275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0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