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推荐学生读博

社会学大师马克斯·韦伯说:“学术生涯是一场鲁莽的赌博。如有年轻学者来请教意见,给予鼓励几乎会引起难以承担的责任。”

暑假,重读《学术与政治》到这,我有种冷漠的共鸣:打字时,读博总被打成赌博。这些年,总有学生问是否读人类学博士,甚有陌生人在微信公众号留言。我都建议慎重考虑:结果有极大可能是变傻,而非获得清明思考。

是否读博,摸清三个问题:

1).能否承受学人类学的代价?

国人对人类学的印象,如学科研究的东西,庞杂且匪夷所思。面对各种偏执和诋毁,你能否从容应对?

读博的代价之一是路可能越走越窄。学数学的,进入社会如鱼得水,哪里不需要数学?工科的,轻松切入社会某一门类,而整个社会没几人知道人类学,多数人类学博士只能选择进大学和研究机构。而进高校,博士生背后是谁,往往比Ta做出什么更重要。在美国,说找工作是学生自己的事,合情合理,在中国,则不负责任。扪心自问,今天在岗的,有多少得到工作完全是因为自己的研究和能力?

最可怕的,读博多年,会让人丧失锐气、磨掉无知时的蛮劲、忘记对世界的直接感知。德昂大叔说的“书读多了,脑子进水,”读书人太相信文字与观念,想太多。读书未到境界,知道越多,越无行动力和开创性;知而勇,需要野蛮生存的力量。对普通人,这需要几十年磨砺。

2.是否有超乎功利的东西?人类学投入太大,产出太小

我告诉自己,不要申请博导资格,别让自己学生找不到工作,不要一场赌博下来,赔进青春和热情,进一个我没听过的大学教书。

美国人类学博士,平均八年,学各科知识,更需扎实田野。八年,会发生很多事情。读博前两年,系里老师都说,八年可以做很多事情,想清楚。

有人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坚持下来的,有志同道合而结婚生子,读书、做田野,各自进度不同,毕业前却因各种矛盾离婚;有读完,遭遇经济危机,找不到合适工作,在家中抬不起头,而老婆工资很高。

当学生时天真地以为,读博八年,毕业后应收入不菲。结果,知识与社会收入不成比例,我国高校教师门槛极高,收入全球倒数。

师弟正在写博士论文,闲聊中,他感慨:早知性价比这么低,肯定不读,虽然,很喜欢这学科,也从中明白了很多道理。

当然,三年拿博士学位,粗生粗长,可人类学也不如别人粗得快。

3. 是否有意识地走过生活,经历过社会,有一个其他学科的知识积累?

这样学人类学,感悟人类的整体存在,实现人类学作为科学与人文艺术之桥梁的目标,不走偏。

我鼓励人类学本科生读其他专业的硕士,也努力吸引其他专业的入读人类学硕士。我建议自己的学生不读博,建议别人的学生慎重考虑。遇上性格过于认真的,我都很担忧。他们遭遇美国的博士教育体系,可能会沉迷学习,日渐消瘦,忘记生命,燃烧头脑,变傻。

我惊讶地看到系里博士的迷之自信,似乎都体会到了读博之乐。读人类学,乐在看到天道宇宙、人性自然,一切与自己关联,又跳脱自己的时空,感悟到日常琐碎和重复的意趣。没有睿智的头脑、超越的心境、及投入的痴迷,不可能体会到。迷之自信,可能是封闭在了自我想象中,迷醉不知归路。

最后来读博、以人类学为业的,清醒而迷醉,有美丽的神经质,自带投入而抽离的气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一直认为女儿是个很会学习的人,感觉她学习不费力,还很享受学习。 前几天然然应邀跟一位博友的女儿沟通,她意识到不...
    超然Sky阅读 206评论 0 2
  • 希望我的命永远不会被用光,身边的人也永远能安然无恙。 1 我叫丽娘,因为我不仅活泼可爱,还很是聪明美丽,我的每个族...
    嗨皮姚阅读 947评论 18 15
  • 鲁迅先生说了,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世上本没有精酿啤酒,因为工业啤酒大行其道,倒行逆施,所以便有了...
    观照阅读 704评论 1 5
  • 在小伙伴的建议下,我申请了美术馆的志愿者。我没有太多当志愿者的经验,去年因为时间算是自由,参加了为期一周石舍儿童夏...
    娱乐着生活阅读 37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