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抖音上一位年轻妈妈讲的故事:
一小朋友来家里玩儿,看到妮妮的粉色铅笔盒,特别喜欢,正好妮妮同样的有两个,就说我有两个你喜欢就送你一个。
小朋友听了眼睛一亮,看得出她真的特别喜欢,她捧在手里拉链打开又拉上,但最后她放下,对妮妮和妮妮妈妈说,谢谢,我真的真的很喜欢它,但我不需要它。
刚好那个阶段,妮妮非常爱买东西,妈妈就用上了这句话。妈妈知道你喜欢,但是你真的需要它吗?
那是三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妮妮在商店里看见喜欢的东西,也会反复的把玩许久,一如当年的那个小朋友,但大部分情况她都会放下,头也不回的离开。
妈妈最后说,我觉得孩子都应该学会这句话,我喜欢它,但我不需要它。
这个故事,触动了我。的确,这个世界上,能让我们喜欢的东西,太多了。
2、
儿子小的时候,我还不知道这个理论,忘记了当时怎么和孩子交流的了,应该是没问过他需不需要。
记得有一次我俩在公园,三岁的他站在一玩具摊位前看一个玩具,特别喜欢,在手里拿了好久然后抬头问我,这个贵吗?当时那个卖家笑了,说这小孩真仁义。
近年自己和喜欢需要有关的记忆有几个,比如我超喜欢专业耳机,发烧骨灰级的那种,真好听,一分钱一分货,越贵音质就越好。
每次在店里试听的时候,心里都万马奔腾,对发烧级别的耳机向往已久,但到现在也没入手。就是那句,喜欢,但不需要。
还有包包,女人没有不喜欢包包的,好看包包多少都不嫌多。一起出去,只要路过包的橱窗,女人们都会停下脚步眼睛放光,我也不例外。但在包包上,我甚至可以做到不心动,确实喜欢,但不需要。
我中年,财务自由,买上面两样东西不用卖肾,但和小朋友一样,会下意识的问自己,知道你喜欢,但你真的需要吗?
3、
这个题目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喜欢,一个需要。两个关键词单独使用都不新鲜,题目的意义,在于讨论两者的关系。
人活一辈子,喜欢的东西多了去了。
人活一辈子,需要的东西也多了去了。
喜欢的,未必需要。
需要的,未必喜欢。
又喜欢,又需要,还有能力有缘份拥有它,可以称之为幸福了。
4、
无论是否喜欢,不需要就不拥有。
时下有个理论叫断舍离,我很崇尚。
“断舍离”中的“断”,就是对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不买不收。断舍离非常简单,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只要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东西,就立即淘汰或者送人。
通过实践断舍离,人们清空环境,清空杂念,过简单清爽的生活,享受自由舒适的人生。
所以,重点在“需要”两个字上,需要就拥有,不需要就不拥有,无论你是不是喜欢;这个连小朋友都学会了的逻辑,成年人也应该学会。
5、
无论是否喜欢,需要的就应该去经历去承受。
成长是痛的,工作是累的,陪伴是辛苦的,但这是我们需要的,是我们的家人需要的。
我们不喜欢痛,不喜欢累和辛苦,但因为这是需要的,就是不喜欢,我们也逃避不了;就是不喜欢,我们也要克服万难去完成它。
如此看来,喜欢和需要,后者的话语权要远远大于前者。
此生如果能遇上既喜欢又需要的事物,同时还有能力有缘份拥有它,那么接下来的关键词就是珍惜和坚持了。
比如,我现在的琵琶。
最后要说的是,上面所说的一切,都有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你必须很清楚地了解,什么是你真正喜欢的,什么是你真正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