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QQ,看到了一条加我好友的信息,那个名字有点熟悉很像我的初中同学。记忆里这个有点模糊的名字对应着一张青涩的脸。然后我接到了语音聊天,两个小时的时间聊到了凌晨。电话那头的声音对我而言是陌生的,只知道这个名字对应的还是未成年时的那张脸。现在的模样已不得而知。他诉说着十几岁时的点点滴滴,还有一些似曾相识的人名,有些尚能记起有些已不知男女。只是不知为何他执着于过去的各种细节,哪怕我已然忘记他仍然努力描绘,好像忘记的我是有些冷漠的。关于过去,还有一个人总是喜欢跟我提起,那就是我的高中同学,她总是能很清楚的说起高中时候的旧事,而我连高中老师是谁都记不清了。他们聊起过去总是津津有味,兴致盎然,可是我总是提不起兴趣,而且总想终止话题。
作为一个80后,在前些年80后一代已然成长为这个社会的顶梁柱的时候,开启了一轮又一轮的怀旧情怀,当年的一部《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让多少80后举杯向青春致敬。再然后类似的影片如雨后春笋一部又一部。如果说矫情,那两年的自己应该已经矫情够了吧。
所以,当再次面对这样的事情,我确实没了太多的耐心,也不太理解别人的执着,这种不理解是因为我们都已经过了30的而立之年,很多人都也已经结婚生子,为什么还要执着于那些未成年时的细枝末节。而已经记不清的自己却还要因此被指责。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社会,我经历了很多的人生片段。也经历过冷暖的人心,那已经远去很多年的过去根本就没有兴趣再提起。前两年,妈妈把我的电话告知了我 的小学同学,我还因此说过她,可能我本就不是个喜欢交朋友的人吧。而我那个高中的好友哪怕碰到一个陌生人,就因为是老乡都能聊很多,我也是无法做到的。所谓圈层文化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吧,同学圈,校友圈,徒步圈,健身圈,业主圈。。。反正总是有各种联系让你进入各个圈子,都说社会嘛,就是如此。
去读MBA的时候,有个同学说我根本就不适合去读,说我不喜欢交际,不去拓展人脉,干嘛还要去那个圈。我内心无比嘲笑他的无知与自大。于是后来他便不再是我的朋友。无论是初中,高中,MBA的同学,他们都曾指责过我。可能就因为我的想法与他们不同吧。后面再延展的话就会是一个大的话题,这里就不多啰嗦了。
就来说说那些青春好了,青春再美好也已经过去了,有些人陪你走过一段以后就会走别的路,有些人还一路陪你继续。当你们还是喜欢喝同样的酒吃同样的菜,你们就继续坐下来好好聊聊,如果你眼中的风花雪月,世事情仇已然和我眼中是不同的颜色,那就各不勉强。曾有人说我是个轻离别的人,直到今天我都不能说出是与不是,只是我知道有些过去不用太过执着,不论它是不是美好,还是少些矫情与感叹往前看吧。毕竟未来还有你渴望成真的人生。而同样有些人,也不应该再用圈层文化去绑架彼此。长久来看,还是忙着成为更好的自己吧,对生活与身边的人带有感恩之心,但遗忘并不是你冷漠了。
对,没错,这就是一篇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