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曾经做过一次全民调查:“你幸福吗?”这也开始引发了全民关于幸福的思考。
很多人开始感慨物质越来越丰富,然而幸福感却越来越稀少。一定程度上来讲,现代社会,幸福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如果能掌握一套方法来增强自己的幸福感,那岂不是一件超值的事情。
一、懂得取舍
很多时候我们的不幸福来自于想要的太多而时间太少,例如既想参加儿子学校的家长会,又想要接待公司的大客户,这种纠结会让人无论选择哪一个都心怀内疚,无法有幸福满足感。
这时候就要问自己:“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没有同样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把生活中的事项作出排序。如果没有排序,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混乱,看似做了很多的事情,可是复盘的时候发现真正想做的事情却没有做好。
问自己“什么最重要时?”,可以把时间拉得长远一些就可以让自己看得更清楚,例如从长期看来,接待公司的大客户对自己的人生产生的价值更大,还是参加儿子的家长会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的价值更大。一旦决定了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就不要再纠结了,例如你选择了参加儿子的家长会,哪怕3个小时的家长会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也不要抱怨说还不如留在公司接待大客户。
二、掌握实现目标的方法
实现目标可以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可如果制定的目标没有达成,又会增加人们的挫败感。这时候得掌握实现目标的方法:
第一步:要让自己的目标非常明确。例如说减肥,不能含混的喊“我要减肥”,而是明确减重20斤。目标越明确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二步:预估实现目标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障碍。
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布里埃尔•厄廷根发现的一个规律,那就是积极的想法有时反而会引发不快乐,因为我们只把目光聚焦在理想的结果上,却忽略了实现结果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过程中很容易失败,从而引发失落。
我经常给周围的人一个建议:梦想犹如怀孕,三个月之后再公布会保险一点。因为三个月的时间基本上会把实现目标会遭遇的障碍遇到一遍,如果能够克服这些障碍,也就是意味着实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第三步:针对实现目标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制定解决方案。
例如要减重,那遇到朋友聚会该怎么办?遇到必须要吃外卖怎么办?遇到天气不好不能跑步该怎么办?
三、全身心投入
当你主动选择一件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全身心投入进去,时间犹如魔法一样:时间飞速流逝,而自己毫无感觉。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就这种状态提出了“心流”的概念:“对所做的事情全身心投入的感受,心流产生的时候,会有高度的兴奋感和充实感。”
他观察了很多艺术家创作时的状态,发现他们创作时,经常忘记接、疲劳和不适,灵感源源不绝,心灵平静灵活。但是一旦作品完成,他们的兴致马上消失,又重新回到真实世界里面来。
如何才能进入心流状态?
第一点,设定能即时反馈的目标。
没有清晰简单的目标,根本不可能有反馈——因为你不知道做到了没有。例如健身,“每次尽力做”就是一个不清晰的目标,很难投入,但是设定为“每组20个,组间休息30秒,是在做不到就放下。”就是个清晰能反馈的目标。
第二点,控制技能和难度比。
高能力做低挑战的事情容易无聊,低能力做高挑战的事情容易焦虑。但在焦虑和无聊之间,有一个神奇的空间,人在其中很容易进入专注状态,这就是心流通道。一般来说,当难度略高于技能5%--10%的时候,最容易有心流。
四、为自己设置奖励
查尔斯•都希格在《习惯的力量》这本书里说,习惯有三个元素,线索、行为、奖励。
线索就是一遇到这个事儿,就启动这个习惯,行为就是具体动作,而奖励就是你得到的正向反馈,然后不断加强这个习惯。例如,无聊是一个线索,不停地刷手机是行为,奖励就是用微博、抖音来打发无聊,但这种奖励只能浪费时间,是一个坏的习惯机制。
那怎么培养好习惯呢?强迫自己不看手机是很难做到的,你能做的,是替换习惯机制里的“行为”和“奖励”这两个环节,用另一个同样能带来愉快的行为,比如说用运动代替看手机的行为,换来的奖励就是更充沛的体力。这样,一个坏习惯就被好习惯取代了,关键在于,对自己想要养成的好习惯,一定要设计一个马上能够兑现的奖励,这才能自己不断重复这个好习惯,直到机制形成。
五、增强自己的掌控力
不管哪方面的失控都会影响到人的情绪,例如体重的失控,或者工作的失控。
我习惯于在每天早上发一条朋友圈,即对一天的业余时间做一下安排,例如每天必做三件事:写作、运动和学习;例如早起后七件小事:整理、计划、喝水、运动、早餐、朗读、情绪。这些安排都会让我对生活多点掌控力,从而极大的提升了我的幸福感。
有一项研究中,一家养老院收到了一批植物,一半的人需要自己照顾这些植物,另一半的人不需要,有员工来为他们做。六个月之后,那些需要自己动手照顾植物的老人,得到的快乐更多,身体和情绪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