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是被宠着长大的,在家从没有让他做过任何家务事。也知道这样不对,可就是不愿意让他做这做那。
儿子也是我的骄傲,从幼儿园开始就为我们挣足了面子。记得幼儿园时,他玩雪花插件,能拼出很复杂的构件,一直被老师放在教室里展示着。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上,他使劲地表现出自己的才能,也是最活跃的孩子之一。
还是在抱在手上的时候,去卫生所打预防针竟然从没有哭过,唯一一次可能真觉得疼了,刚哼了一声,针头已拔了出来,连打针的护士都啧啧称奇。那时候,我们就夸他是个勇敢的孩子,渐渐的也就让他接受了这个称号。四岁多时,有一次生病,开了几天的庆大霉素,那可是很痛的药剂。我带他去司令部门诊部打针,一下子就坚持不住了,当场痛哭了起来,怎么哄都没有用。我抱着他出了门,放下他去开自行车锁。他可能意识到刚才的失态,也觉得很没面子,拉住我的手边哭边喊道:“妈妈头滴,明天我还来!”
儿子还是一个很风趣的孩子,我曾记载下了他一些令人喷饭的事情来。比如有一回,他妈妈生气地对他说:“你要是不听话,我不会给你好果子吃!”他头一抬,脱口而出:“我叫爸爸买!”还有一次看电视新闻,内容是记者在采访一位人物。儿子显得很不耐烦:“这些记者怎么什么都不懂?什么事都要问!”
在人们的眼中,幼时的儿子确实与众不同。那还是从他四岁时发现的——儿子极好阅读,且记忆力惊人。在大人们不断灌输给他(其实是被他所“逼”)的大量故事书中,他记住了字形、字意,直至幼儿园大班时,他已能够读通一份报纸了。记得在幼儿园的毕业典礼上,儿子被推荐为班上的毕业生代表发言。当他流利地读完我替他写的发言稿时,不仅赢得了全场的掌声,而且特别为他能识字,再次获得一次掌声。当时,我感到了自豪。因为一开始我就无意教他识字(教过,随即放弃),主要是担心他日后上小学时不好好下功夫念书。他所识的字,都是他日积月累,自己记忆下来的(虽然他还不会写)。所以,当他作为小学一年级新生第一天坐在课堂里,主动举手站起来念出了张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诚实、勇敢、活泼、团结”八个大字时,着实让张老师惊讶不已。
上学后的儿子如鱼得水。除了课本外,自己还大量阅读家中的书籍,一年级时就已读完了少儿版的《三国故事》(书已散了架)、《西游记》原著……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向他推荐某本书时,他一笑,回答:“看过喽!”当楼下的孩子们叽叽喳喳地玩乐时,儿子已在自觉地背诵起古诗词来。这一切都出于他的爱好。
注意观察生活是他的一个特点。这从他写的作文中可以看出。像二年级写的《“昆虫学家”沈文涛》,描写生动、有趣。这篇文章是他一气呵成的。
从书本中学习,恰当地运用古诗词和成语,也是他的特点。在《玩滑板车》中“老爸”的表情、语言,沿用了小说《男生贾里》一书。《桂林山水》,很好地引用了韩愈的诗词。而成语则不胜枚举。为了写《幽雅的文竹》,他甚至把家中一盆硕大的文竹搬到了自己的书桌上,仔细观察。“远看,文竹的小叶似云,似雾……近看,文竹的主茎……像云里的龙,似雾里的人……”他是这样描写文竹的。在我的直觉中,他的语文老师有几次怀疑某篇文章是否出于他之手。因为以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似乎是写不出一些“妙句”来的。但这些都是真实的,而所有这一切均来自他的生活,以及他丰富的阅读。
我从不硬性地让儿子应该如何发展,他也无意将来去做什么文学家。他的理想是将来做个科学家——甚至一度定位为古生物学家。
解放路小学是他最辉煌的时候,他获得的奖状证书装满了一个档案袋。
可能是小学时代太过辛苦,初中、高中虽然上的是南京市比较好的中学——十三中,但冲劲小了许多,学习看起来很是轻松和随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也有了“叛逆”的举动……唉,咱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
儿子小时候特别崇拜我,认为老爸什么都懂。有一次我回答不了他的问题,告诉他我不知道,他很是吃惊的“啊”了一声。现在不同了,我跑到他房间里去,想看看他在读什么书,他就不屑地拍着教科书说:“阿看得懂哇?”我只好拍着他的肩膀回答道:“只要你懂就行啦!”
去年儿子考取了南京的一所大学,报到前大家都在担心他的生活能不能自理,我也直抓头,毕竟他没有独立生活的经历。高二时,他曾提出过住校,被我坚决的拒绝,因为家距离学校不太远,确实没有这个必要。
当我们怀着不安的心情送他报到时,看着他在学校中忙碌的举动,听他说“我来!”“我考虑一下。”我感觉到我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了。
离开学校时,我又回过头来,看到他独自走向宿舍的背影,觉得他能够自立了!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以往的担心真的没有必要!大多数的孩子,只要你敢于放开手,他总是会学会自立的。
今天正好是他大学报到一周年的纪念日。
2011-09-08 22:53:26| 分类: 往事忆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