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是一流熬鸡汤人士,她的朋友圈里都是一些振奋人心的视频,以及她自己写的书评。庆幸的是,她并不是一名伪鸡汤,她的整个人生就是大写的鸡汤典范——她是一名培训讲师,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她义无反顾的跳出了体制,每天再忙都会看TED视频,看《超级演说家》,学习PPT,阅读一小时;对自己的未来,她有清晰明确的规划,对每天的工作,也会有深入细致的分析。
就是这样一个人,有一天竟然发微信很气愤跟我说:“我发我的心灵鸡汤,和别人有什么关系?”我忙问怎么了。原来是她之前的一个朋友有一次冷不丁在她发的鸡汤视频下回复了一句:你是加入传销组织了吗?整天跟打了鸡血一样。
其实我很理解她朋友的这种反应,这几年随着鸡汤的泛滥,大家都日渐感到了焦躁和不安,觉得鸡汤好像越来越像家里长辈们的说教,千篇一律,索然无味。
可是我虽然理解,却不敢苟同。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首先,她并不是我那位朋友,更不能代表我那位朋友。
很多人也许从那些鸡汤中已经无法获得能量和动力,但是这却并不代表别人也不行。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不喜欢的,不代表他也不喜欢,你们只是志趣不同而已。
再者说,我朋友在自己的朋友圈分享东西,其一无非是为了将自己喜欢的东西收藏起来,其二则是希望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从中受益。你不需要,没关系,你可以选择忽略,甚至可以选择屏蔽,但是请不要用你自己的世界观去衡量他人的世界观,毕竟你还不是权威,起码在别人心中不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朋友的朋友的这种行为,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泼冷水。就好像一个人满心欢喜的准备去踏青,你却告诉他草地里有多少虫子和细菌。
像我朋友这种内心较为强大的,还可以回过去一句“whatever”,然后依然我行我素。那要是内心不强大的呢?你的一句调侃很轻松,但是却可能摧毁一个人内心的城堡。
你也许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这样。因为一句话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有时候,它可能是悬崖前的勒马,有时候,也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道不同,不相为谋。
在这个鸡汤横行的世界,你可能已经感到疲惫和烦躁,你选择放下了自己手中的那碗鸡汤,可同时你还想打翻别人手中的这碗。
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你不喜欢走独木桥,没关系,你可以接着走你的阳关道,毕竟人生来就是孤独的,所以宁愿孤身一人上路,也不要强人所难相陪。
就我个人而言,虽然已经对鸡汤产生了免疫,但是每每当我躺在床上无所事事的刷朋友圈的时候,却总能因为看到我朋友发的鸡汤而重新充满力量。因为不管我是否会一一打开这些鸡汤认真看,起码在那个瞬间,我会猛然意识到:啊,原来我的朋友还在奋斗啊!然后就会不甘于人后的拿起枕边的书。
你看,有时候鸡汤的作用也许并不在于内容,而仅仅在于传递的力量。
说到这,想多说两句关于“反鸡汤”的想法。
我个人并不排斥“反鸡汤”,觉得它就好像茶余饭后的闲话,让我们可以一边自嘲一边搞笑,不然生活该是多么无趣。但是闲话毕竟是闲话,笑过之后,它很少能经过发酵而产生实质影响,所以在畅饮这碗“有毒”的鸡汤时,还是不要贪杯的好。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与君共勉: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