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了《人间四月天》的剧本,当人们都在为徐志摩和林徽因不果的爱情惋惜时,我却在为张幼仪命运落泪。爱情里面没有对错,爱情的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张幼仪爱徐志摩,这爱而不得的一生由此开始了,徐志摩爱林徽因,但徐志摩的爱情太过理想主义,生活不可以缺少诗和远方,但是更不能缺少有血有肉的柴米油盐、拌嘴吵闹,换做是我,我也不希望这样的人成为我执手偕老之人,更何况,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啊。最终林徽因选择了梁思成,我很喜欢,梁思成问林徽因“为什么是我?”那一幕,她说“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的时间回答你!你准备好开始听我说了吗?”
无疑林徽因是一个理智女子,面对徐志摩的狂热执着追求,理性的做出了选择,徐志摩央求说“徽徽!许我一个未来!”林徽因说“那不是一个人的未来,不是两个人的未来,是三个人啊!”在爱情与道德两者之中,她选择了后者。为了不伤害张幼仪,为了让自己心安理得,而不是在道德良心的谴责里悔恨一辈子,她选择了与自己共同爱好的梁思成。
徐志摩是一个为爱而生的人,他用他的一生在追求他理想主义中的爱情,他曾说“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求我唯一的灵魂伴lu。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可能是他感动了上苍,遇见了陆小曼。看到了陆小曼与徐志摩那一段,徐志摩如此为陆小曼考虑,他成熟了,他曾要林徽因听从自己的内心的声音,他来开路,他没有考虑徽因的立场,他只为了爱,但现在,他遇上了陆小曼,陆小曼的热烈,她的狂热,她的不顾一切,多么像曾经的自己。他们顶着巨大的压力,不畏惧他人的看法,只为追求自己心目中那一份爱情,他们是勇敢的,但他的所作所为我是不认同的。
王庚阐释了爱一个人,是放手让她去追求她所想要的,让她幸福。他离婚前说“跟着我你不幸福,我有责任,让你走,放你走。”他是君子,他有风度,他的放手,就令人感动。在《人间四月天》的剧本里,只写来徐志摩与陆小曼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爱情的过程,没有写他们的婚后生活,不予以评价,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在《人间四月天》中我最喜欢的是张幼仪,在与丈夫逼她离婚,痛失爱子后幡然醒悟,原来人生,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再见时,她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蜕变,从命运是泥潭中挣扎出来,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时代女性的成长。对于张幼仪的一生我是敬佩的,那怕徐志摩从未对许她过柔情,但当一切的伤害过后,他们竟成为了好友,张幼仪一直履行着抚育孩子、照顾老人的义务,并且在徐志摩死后也一直照顾徐父直至终老。我惊讶于她的气度,伤害过后还能释怀。在《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书中,写到“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有方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外一个人。”
徐志摩他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当我看到徐志摩残忍的要求张打掉孩子、不顾她身怀有孕弃她而去,甚至是在她刚生完第二个孩子以后就要求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全然不顾她以后要如何生活,如何去养育这个孩子的时候,他对于家庭,孩子最基本的责任感呢?当我看到那一刻我是气愤的,如果不爱她就别脱她衣服,别让她承受十月怀胎之苦,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自由是相对的,既想要挣脱封建婚姻的枷锁,又想追求思想上的爱情,这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如果用当今的一个词来形容他的话“渣男”,我想他欠张幼仪一个道歉。
在《人间四月天》当她在柏林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强忍住自己的悲伤,对徐志摩说:“我要感谢你,是你第一次让我知道,我张幼仪三个字可以完整的代表我的意思。”平静而掷地有声,说完便拂袖而去,留徐志摩愣在当场,那一刻我真替她叫好。仿佛从那一刻开始,她的人生也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一个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人,把爱情建立在别人痛苦上的人。我仅仅只限于欣赏他的才情与诗气横溢,我同情他的际遇,但是对于其爱情观与道德观我是不认同的。就像林徽因所说“道德不是枷锁,是人们心里的一把尺,那是一-个人的自尊的根本,更是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
你好,我是萧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