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是为的只是这座城。
——白落梅《林徽因传》
一句“风花雪月”道不尽大理的特色,可谓独有。尤其是现如今这个玻璃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城市生活,使得小时那或小或大的庭院、低矮瓦房的“古味”离我们愈发遥远,也因时间的陈酿,它们越发显得弥足珍贵,越发勾起我们的欲望想要前往一探究竟!在大理,如梦似幻的白族民居就有这样的魅力。
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艺术中的一大景观。为什么这样讲呢?过去有这样一句俗语说白族人“大瓦房,空腔腔”,意思是说白族人往往会缩衣节食倾其所有,也要建盖一所像样一点的住房。白族人对待自己房子的态度,除了只是遮风挡雨的工具,还被寄予了白族人的理想。他们把房子作为载体,在照壁和墙壁上绘制各种图案,在大门两侧和门楣刻上提眉和对联,昭示人生,教育后人,荫庇后世。也正因为白族人是把房子作为理想的寄托,才会花那么多的心血和热情穷甚至毕生精力要完成这样的一件大事。
【图1】大理白族民居
青瓦白墙、照壁门楼,一种“身在大理”的真实感由此而生。
大理多石头,大理民居大都就地取材,沿袭着南诏国的建筑方式“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大理民间有“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白族民居的石头不仅用来打基础,砌墙壁,还用作门窗头的横梁。白族崇尚白色,其建筑外墙均以白色为主色调,建筑形式大都为两层楼结构的“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类型的三合院、四合院和重院。在大理镇七里桥观音塘北旁的张家花园里,“瑞接三坊院”、“四合惠风院”、“鹤鹿同春院”一承大理白族民居的建筑历史,把白族民居同私家花园、住与园林相结合、体现出大理风花雪月大花园中的园中之园。
“三坊一照壁”:瑞接三坊院
“三坊一照壁”是由三幢三开间房屋和一个照壁加围墙组成的院落,它是白族建筑中最为经典,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形式。三坊院中的西坊是园主本人起居的住所,又称“寿堂”,北坊是晚辈的居室,南坊是客房或书房。西坊为正房,白族家庭的一切婚丧娶嫁、待客交友的隆重礼仪都以此为中心举行。祖先的灵位一般也设在正房楼上。
“四合五天井”:四合惠风院
【图3】张家花园里的茶花走廊
所谓“四合五天井”,是以四幢楼房为主组成的院落,两幢楼房的交接处另建一座小耳房和一个小天井(共计4个,又称漏角天井),加上中间的一个大天井,共有五个天井。“四合五天井”源自中原汉族地区的四合院,但又比北京的四合院多了4个漏角天井,它算是白族建筑中高规格、较复杂的布局样式。四合惠风院营造的是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并在壁上装饰以“二十四孝”的故事为题材,格扇门的中下板雕有治家格言和修身养性的民间谚语,突出其道德教化的内容。这里还把藻井绘画艺术首次在民居建筑中应用,让大理本土艺术家们的作品得以在此展示而流传民间。
“六合同春”:鹤鹿同春院
【图4】张家花园内银装素裹的彩云南院
“六合同春”则是由两个院落前后相连,每幢楼房之间,以及楼上楼下,都有走廊全部连同,因此又有“走马转角楼”之名。因为它的结构庞大,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一般家庭无力建造,故多分布在白族经济最为发达的下关和喜洲两地,如严家大院、董家大院。但只须你来张家花园瞧一瞧,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海棠春院”、“西洋红院”等极具异质文化特色的园林,还可以领略到“六合同春”这种寄予大理人民的风花雪月之梦的院子。
古代建筑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它承载了历史、艺术、科学、宗教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可以说是一个地方文化最直观的载体。“大理之美”,美的不仅仅只是上关花、下关风、洱海月、苍山雪的风花雪月,游走于大理,既能够陶醉于她那美丽而浪漫的氛围之中,也会深深地被那风花雪月映衬下的古城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等吸引。爱一座城,就要连“根”拔起,白族民居就是其中的一枝。大理作为举世闻名的旅游城市,白族民居已步入全球世界文化圈,白族民居也不应该再是可观而不实用的历史遗产,如何传承,如何融入现代人的居住理念,是建设发展白族民居需要思考的问题。
坐落在大理镇七里桥观音塘北旁的张家花园白族民居是融合了世界观、审美观、生活观的现代设计理念的民居,以智能建筑与建筑艺术相结合,现代人的定位,历史文化的定格,大理文化的升华,中国文化的发展,成功的再现了南诏大理国白族民居的建筑遗风,实现了“园林化白族民居”的现代居住理念,为建设山水园林白族民居,风花雪月文化魅力大理,作了文化与建筑的历史定位。是个值得一去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