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火了。吃饭闲聊,身边的女性朋友,聊来聊去总是逃不过“顾佳”“钟晓芹”,“王漫妮”。即使没看过电视剧本剧,只要是手机能连上网的人,在双微一抖这种顶流平台里,随便一刷都是《三十而已》的片段。再不济的,林有有和舔冰淇凌,也都是烂大街的梗了。
剧追完了,看了很多网友的评论,深陷两极。网友们大多属于前半部分叫好,后半部分叫骂。以剧中争议最多的顾佳为例,前期,顾佳公司家庭两不误,手撕太太圈那段,网友给分十足。到了林有有作为顶级绿茶全身而退,顾佳收拾许幻山烟花厂爆炸的篓子,离婚后带着儿子去了茶山这段,网友评论可就炸了锅了。这部剧到底为什么引发了这么多热议呢?
《三十而已》腾讯评分9.2 ,豆瓣评分7.6,个人觉得可以打到8分。整部剧的大框架还是挺正能量的:即使是女性,即使是30岁,即使生活的一地鸡毛接踵而至,仍选择勇敢面对。很多网友抨击这部剧,演来演去还是把女性桎梏于感情与婚姻,女性还是依附于男性的附属品,我觉得有失偏颇。看完这剧我的第一感受是,原本桎梏于感情与婚姻的三位女性,最后勇敢跳出,找寻生活的意义。
钟晓芹通过离婚与复婚,完成了蜕变。离婚后,当钟晓阳追求她时,以为会看到一段甜甜的姐弟恋,没想到她和陈屿还是回到最初的起点,这是很多观众都不能接受的。我倒觉得无论钟晓芹选择谁,她都是在成长。之前是单位的好员工,家里的乖乖女,什么事情都被安排好了,也没有清晰的规划。钟晓阳是给她带来最初觉醒的人,这种觉醒包括“咦,恋爱可以这样谈呀”和“哦,我有权利对别人说不”,尤其是后者,是在钟晓阳几番鼓励下,钟晓芹才有的改变。不过这种由钟晓阳引导的觉醒,从晓芹写小说开始,转为她的自我觉醒。自我觉醒的过程,不像由他人指点一点,能够一语点破,醍醐灌顶式的,而可能是像睡了一个长长的觉,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好像睡够了,就很自然的醒了,自我觉醒需要静下心来从第三视角去审视,需要回忆与畅想。晓芹开始在网络上连载故事时,可能最初和我们大多数人发微博,朋友圈一样,是一种无名的宣泄。后来这种宣泄成为了有意识梳理自己感情的方式,也让晓芹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写着写着眼前迷雾逐渐散去,乱麻一般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日子越写越好了。一开始看到晓芹写故事这个片段时,很好奇为什么要出现这一幕,如果不是过度解读的话,可能是因为晓芹在现实生活中,一直是一个“失语者”(工作上难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不被倾听者”(婚姻里表达了想法可是陈屿不关心),但是网络小说的天地里,她可以自由自在的表达,还有挺多小粉丝和她互动的,自我实现感还挺强的。其实想想,很多时候,人的一生除了意外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外,大多数的烦闷,也是因为不能顺畅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表达了不被接受。
在通过写作梳理感情,确定自己可能还爱的是陈屿后,晓芹拒绝了晓阳的表白(我一直觉得陈屿和晓芹挺搭的,就是两人的沟通方式有问题,他们的三观还是一致的。晓芹和晓阳的不搭也不是年龄差的问题,而是世界观。从热气球上的恋爱观,到约会玩游戏等等,可以看出晓芹虽然没什么详细规划,但是对待任何事情都很认真,晓阳则是游戏人生)。我认为晓芹最重要的自我觉醒,不是最后复合了,而是拒绝钟晓阳。想当初是晓阳一直鼓励晓芹,勇敢说不,没想到最后晓芹对自己了说了不,还挺戏剧性的。对于一向老好人的晓芹,以及结婚都是相亲介绍推推就就而成的晓芹,在面对晓阳当众的猛烈攻势下,说出我们分手吧,可以看出晓芹成长了很多。但这一段,也是观众最为诟病的一段,晓芹在和陈屿离婚后,立马和钟晓阳在一起,两人又立马分手,之后又和陈屿复婚。按照电视剧的拍摄,整段时间可能不超过3个月。3个月时间和2个男人纠葛,怎么着都会被扣上“女人还是桎梏于感情”的帽子。我不否认会有这样的影响,但在我看来,钟晓芹对待这两段感情,一直都很果断干脆,离婚是她提的,分手是她提的。离婚后,分手后和之前的男性就没有主动互动过,晓芹不是无脑陷在感情里的人,而是在两段感情里都相当主动抽身的人,她其实是两段感情的主导者,而不是被掌控者。
晓芹和晓阳并没有走到最后,晓芹和陈屿又回到最初的起点,这种圆形的轨迹和我们大多数人生活一样。可能外界看来我们一直在原地踏步,但如果从高处来看,它是一个螺旋上升。钟晓芹式的勇敢也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不是轰轰烈烈的粉碎过去,开启一段完美新篇章,而是敢于直面存在的问题,修修补补,亲手塑造一个新篇章。
钟晓芹的分析写到这里~下次写一写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