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简书心理群里每日一问,你来简书写作至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于我而言,不仅说,在简书写作,还是其它平台写作。而是更想表达,坚持写作这件事本身带来的好处,更有实际意义。
码字这件事,它的工具从纸、笔,发展到网络。而网络上呢,有博客、榕树下、qq空间、微博、知乎、豆瓣、到简书,平台层出不穷,写的人会一直写,不写的人大概永远也不会敲击键盘为了写下点什么。
总觉得,互联网各种写作工具一个接一个,其实人们只不过需要有一个地方可以让喜欢码字的人去记录,去肆意的发挥,畅快的写。简书这个平台,对于一个写字的人而言,是好用的。
当下所谓的内容创业盛行,当然产生这一概念,有许多诱发因素。其中一项最诱人的是,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具有价值了。近两年来,不少文字工作者崛起,比如,咪蒙、周冲的声色影像、剽悍一只猫等等微信公号吸粉无数,变现价值极高,且变现速度快,引发了更多人趋之若鹜。恍然大悟,原来这样也可以赚钱。于是,掀起写作热潮,是谁都想经营自己的公众号,好像别人的成功,即刻就可以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真的有那么容易吗?
人做一件事情是需要不时地鼓励,才能有动力更好的坚持。简书的功能做到了满足作者的这一心理,设置了不同领域的投稿机制,如果有那一篇文章通过首页投稿,得到更多的人喜欢,对于想继续写作的人,这就是莫大的鼓励。
写文字这件事情在没有“被创业”之前,许多真正作者一直在固守着这份原本属于自己的天地。没有太多的外界的干扰,即跟随大众口味形式化的去写。写作原本就非常具有个人特色,有些人的文字一看就知道“很这个人”。
其实,文字一直都可以赚钱。只是过去,似乎实现很好的变现这件事难度系数有点高。就是需要用终身潜心学习、耐守寂寞、刻意训练,再加上一些天赋,以此为职业的人,方可过的相对舒适。因此,没有被抬高到今天这种高度去向往。许多事情的发生既偶然,又必然。
好的作家,需要修炼内功。除了天赋异禀的人,后天的刻意训练是基础,只有不断的输入,在脑海里加工整理,才有可能输出好的文字。否则,空洞,没有内容的东西是很容易被读者识破的。升级这项功力,不好修。
曾经一个朋友说起他的好友,一个专职的码字工是怎样生活的。
韩松落,当代作家。1997年开始发表小说和散文,作品入多种选本;2004年开始专栏写作,曾在或正在《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南都娱乐周刊》、《北京青年周刊》、《新闻晨报》、《广州日报》,以及《GQ》中文版、《时尚芭莎》、《香港电影》、《瑞丽》等处开有专栏。
他工作室有四台电脑,一台用于下载电影,一台用于看各种影视,两台用于写作,基本同时进行。他是超级宅男,日常就是在这样简单乏味的输入与输出中渡过。我只想说,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别盲目,想想到底为了什么而写做。
也有许多业余作家,把写文字当成一个工作之余自我价值提升,或解压方式,每天坚持不懈的写,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并非觉得那是苦差事。且,同样能够出书,产量极高,收获颇丰。
很早就知道写作这件事,对个人的成长极有帮助,但知道归知道,做不做就是另一回事,我想大多数人可能跟我一样,断断续续,总不能把这事好好的坚持下去。大概是没有真正体会到这件事本身带来的好处。
后来,学习用文字将读过的书,转换成自己理解的语言,整理并写下来,恍然间觉得,真的有不一样效果。不知道比没有动手写下来要深刻理解多少倍!
如果读一本好书,在简书里分享了读书笔记,不仅自己有收获,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也有同样的收获,这样的快乐,可想而知。
在简书这个地方,找到落脚处,每天写点什么,不为别的,只为自我成长。
所以,在这里,继续坚持吧,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