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一款产品能让用户一用就上瘾,是很多产品设计者的夙愿,特别是在现在这样流量紧缺的时代,能让用户上瘾的产品几乎是不用考虑留存率的问题。
考察那些移动产品,微博、微信、和抖音都有让人们上瘾的因素在,那么这些产品是怎么让人们上瘾的呢?是否有一个通用的上瘾模式?《hooked》一书对于这两个问题进行了重点的探讨。
用户使用新产品,实际上是一个培养新习惯的过程。如果产品的设计能够暗合用户培养新习惯的心理模型,那么这样的产品就会让用户用起来很爽,从而欲罢不能。那么用户的习惯养成是有怎么样的心理基础呢?
人们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hooked》一书里写到:
小创业公司通过带领用户进行一系列的体验,可以深度地改变用户的行为,用户越频繁地经历这些圈套,他们的习惯就越容易被塑造。
用户习惯的建立具有非常类似的步骤,因此基于这个步骤的Hook模型四步法如下:
1、触发(分为内部和外部)
2、行动
3、多样的奖励
4、投资
不断推动这个步骤就能加强这个循环,直到触发从外部转向内部,同时用户越来越沉迷。
怎么培养用户习惯
以滴滴打车的应用为例,这是近几年短期深度改变大量用户习惯的一个例子,许多人从以前的路边叫出租车,到使用手机叫私家车。抛开大量的补贴不说,去观察用户使用滴滴打车的整个流程,大家的习惯是怎么样培养起来的呢?
1、用户很有可能是在微信群里看到的打车优惠券(用户被触发);
2、接着就会按照引导注册并安装,之后使用这个优惠券来打车(用户行动);
3、使用滴滴打车,司机是要找到用户的,用户会感觉到比以前更舒服,打车体验本身是奖励的一部分,同时还会收到红包(用户收到反馈);
4、用户把奖励分享到朋友圈,自己也可以抢红包(用户去投资);
5、用户抢到的红包,可以作为下次使用滴滴的触发器(再次触发)。
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几次,用户自然而然建立起了对于滴滴的习惯,于是等到补贴少了,用户依然会一打车,就想到滴滴,这个时候内部触发机制已经形成,用户最终建立起了对于打车软件的粘性。
因此,实际上对于产品的设计,可以看成帮助用户建立起做某事的一个新习惯,即实现某个目标从路径A切换到路径B,这需要:
1、设置好的触发点,激起用户的兴趣;
2、指导用户更容易地去做出这个行动;
3、给予用户意外的惊喜;
4、诱导用户在这个服务投入更多。
不断循环这个过程,强化回路。慢慢地,用户一想到要做某事的时候,就会想到路径B。这个时候这个新习惯就已经在用户内心占据了稳定的位置。
吸引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过程。保持产品吸引力,需要做的不仅是某个页面或者某个功能的完整,还有基于整个用户使用流程的体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