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习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当今,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政绩观端正与否,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广大领导干部当好“三种角色”,尽显公仆情怀。
当好为人民负责的“担当者”,尽显公仆情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以身作则、敢于担当。在为民造福的重任前,能否迎难而上,应对荆棘与挑战,是衡量干部能力、作风以及政绩好不好的标准之一。在涉及重大原则的是非问题上,意志坚定,恪守原则,敢于坚持真理,不磷不缁;在急难险重时,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奋勇当先;在面临麻烦问题时,敢抓敢管,敢于硬碰硬,不怕责难,敢于担当。各级领导干部应强化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做到履职尽责。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还要秉持求真务实的精神,以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精神,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工作成效;更要以硬朗的作风、坚强的意志、自律的精神,攻坚克难,超越自我;要推进个人功力的持续提升,全心全意干事创业、发展革新。
当好助推人民生产的“勤务员”,尽显公仆情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把真抓实干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当好助推人民生产的“勤务员”,不能仅仅停留在意念上,若仅有为人民服务的意念而不付诸行动,就难免会沦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党和国家的每一个胜利都来之不易,每一个梦想都全员努力,广大领导干部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干字当头”。我们要想干事创业,让人民群众满意,就要深知成功没有捷径可寻,更没有弯道可超,唯有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完成每一个阶段的任务。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还要力戒形式主义及官僚主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用双手去奋斗来实现,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舍我其谁的信心、勇当先锋的决心,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继续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以真抓实干的政绩检验为民服务的成绩,实现社会各领域事业更上一层楼。
乐做人民福祉的“护林人”,尽显公仆情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应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出发,多做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胸和格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领导干部而言亦是如此。被短期成效束缚的领导干部,工作中则不免经常患得患失,乐做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工作。当工作未能取得短期的成绩时,则半途而废。更有个别领导干部为追求“短平快”的显著业绩,不惜“竭泽而渔”“寅吃卯粮”,以换取自己所谓“惊天动地”的功勋,这显然与“功成不必在我”精神背道而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立足于人民福祉昌延,要能料远若近,负重前行,以发展的眼光善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兼顾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乐做人民福祉的“护林人”。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广大领导干部要当好“担当者”“勤务员”“护林人”这三种角色,做到常怀为民之心,常听为民之言,常思为民之策,常兴为民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