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总有些人、有些事让你热爱不止,怀念。小姨父既是我的亲人也是厦大校友,今天是母校厦门大学校庆日,有感而写,以表达缅怀思念之情。-----题记
今天是母校厦门大学96岁的生日,自外祖父起,我们家族已经有四代人在厦大接受本硕博的教育,我们对校主陈嘉庚先生、对老师心怀感恩,祝母校生日快乐!
也许校主选择 清明节建校蕴意深远,为了让我们记住中国的感恩节。在我的成长历程中,对我影响一生的男性除了我的父亲,我的外祖父,还有一位就是我的小姨父。小姨父四年前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逝去的亲人,随着时光更加如昔。在我们的生命和人生中,有人注定在我们的心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四年来一直想为小姨父写点什么,今天终于提起笔。因要和父母回龙岩老家,不能前去为小姨父扫墓,故4月2号下午我去看了姨父曾经工作的地方厦大大南8号院厦门大学档案馆,我91年上厦大到2011年小姨父退休,他一直都在这办公,曾经无比熟悉的院子,今已是物是人非,成了能源研究院。之后去海韵园教师公寓看望了我的小姨,她刚从悉尼回来(她今大部分时间和悉尼的子女住在一起),当我搂着她肩膀的时候,才发现我们晚辈曾经仰视的标杆偶像是那么的柔弱,让人心疼。岁月如歌,很感慨,我们都人到中年了,小姨能不老吗?
小姨和小姨父是大学同班同学,197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教育系,小姨之后一直读到博士成为厦门大学也是新中国首批汉语言学博士,后留校任教,也是民革厦大总支上一任主委,而小姨父则大学毕业后就留校工作至退休。姨父是一位非常善良、温和、慈爱、有责任担当、有风骨的谦谦君子,对家人亲人,对同事,对朋友都非常好。姨父和小姨的婚姻亦可以说是最好的婚姻,彼此成就,工作事业相互扶携,孩子亦培养的好,表弟表妹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厦门大学建筑系,毕业后留学定居在澳洲。他们刚退休那两年,我们还常看见姨父和小姨手牵着手在校园里散步,那画面惟有最最唯美的爱情诗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以形容他们的恩爱和睦。记得以前在节假日或周末去小姨家,和姨父聊天时,总能听到他怜爱的抱怨说小姨各种家务不会,但常常是话题一转对小姨是无比欣赏地对我说:“遇见你小姨真好,你要向你姨学习,学习她的拼搏精神。。。。”难得的是夫妻能够一辈子如此的包容、欣赏对方,是我们晚辈学习的榜样。
小姨在兄弟姐妹中排行十一,最小,比我母亲小一岁,亲戚特别多,小姨又不太操心家事,所以不论是姨父诏安的亲戚还是我们龙岩的亲戚或是其他外地的亲戚,只要是来厦门都是姨父操心接待安排。他对晚辈更是视如自己的子女般的关爱,我上大学之前来厦大找老师上专业课,小姨和姨父带我去找老师,姨父则帮我安顿吃住的地方。我考上厦大后,入学军训时担心我受苦,他俩还专门到新区一宿舍来看望我。周末常把我及与我同龄的外甥(92级国贸系)叫去位于北村三的教工楼家里吃饭,当时厦大老师居住条件很艰苦,家里空间很小很拥挤,饭桌也是书桌,但是姨父做得饭菜非常可口好吃,至今记忆犹新。本科四年,姨父常告诫我要好好学习,要把专业学好,要考研,要追求进步。我成家后,告诉我夫妻之间要相互关爱包容,要把孩子培养好。。。在工作上常提醒我认真工作,论文要抓紧写,早点把职称评上去。。。总是如父亲般的关心我。
我怀念我的大学美好时光,怀念和小姨一家在厦大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只是时光不会倒流,泪咽却无声,姨父的音容相貌至今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日,作为晚辈,我很荣幸曾得到过您的关爱,温暖与呵护。世事无常,当我们还没有好好回报您的时候,您就匆匆离去了,我们永远失去了补偿的机会,愿您在天堂安好,我们永远思念您!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小姨父原厦门大学档案馆馆长翁勇青。
(图1是厦门大学大南8号院,姨父曾经工作的地方。图2是2012年南京的三姨和表姐来厦门时在我家的合影照片,左一是小姨父,也是和我们的最后一张留影。图3是2003年我开音乐会时的合影,左一姨父,左二小姨,左三我母亲)。图4是4月2日下午拍的。
李丽莉
写于丁酉清明厦门大学96周年校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