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父亲节”
关于“父亲节”的文章今天早晨开始刷屏了,许多人连这“父亲节”是咋回事也没弄明白,只是跟着追风。不知道这个美国的“父亲节”,什么时候竟被中国人“雾霾”般的弄成“我们的”节日?
1972年美国总统才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美国的父亲节,至今不过40多年时间,就成为许多中国人跟风似过过的洋节,不过也没有什么错,添补一下孝敬父母的形式,何尝不好呢?!
孝敬父母是桩正能量的事。殊不知,“度娘”介绍:中国早在1945年就正式设立全世界最早的父亲节,但后来被淡化了。
美国父亲节是由住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Spokane) 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倡导的,目的是纪念自己劳累而死的父亲威廉斯马特。1966年美国签署总统公告,宣布当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为美国的父亲节,直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才正式签署文件,将每年6月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美的父亲节,并成为美国永久的纪念日。
相较于美国“父亲节”的设立,中国的“父亲节”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正式设立的时间也较美国更早。“度娘”讲:中国的“父亲节”是公历8月8日,又称为“八八节”,谐音“爸爸节”,并在1945年就由国家设立过,是世界上最早正式设立“父亲节”的国家。中国“父亲节”具有以下的内涵。
1、纪念意义:1945年8月8日,全民抗战胜利已经来临,上海的有志之士为了纪念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爸爸们,特地提出“父亲节”的构想。于是上海有些文人雅士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举行庆祝活动。正逢抗战胜利,上海市各界名流绅士,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谐音的8月8日为父亲节,政府特地议了此事,正式确定每年的8月8日是中国父亲节。
2、文字文化的意义:八月八日的两个“八”字重叠在一起,经过变形就成了“父”字,文字发音的谐音“爸爸”,“八八”节即“爸爸”节,既有创意又很顺口,且简单好记又响亮。
3、中华孝文化意义:上下五千年的“孝文化”一直弥漫、影响着中华民族;孝之思想、理念、实践,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当年社会各界名流如吴稚晖、李石曾、潘公展等人倡导设立父亲节也是弘扬中华“孝文化”的体现。8月8日与中国悠久传统的敬老节日“99”重阳节也遥相呼应。
展示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敬老传统,纪念长辈老人,让中国自身的文化传承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令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意蕴深厚。
现在的“父亲节”,对中国人而言,一是跟风,二是新鲜(奇);商家则借机大炒作,大有“不买我的东西、不来我餐馆用餐、不转我的信息”就不是孝子之意。其实,留在心灵深处的,应当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像“养不教,父之过”、“父爱如山”、“父之美德,子之遗产”等传统思想,要让这些深入到我们的骨髓与灵魂里。就如古人所造的“父”字,象形解释即为父亲之角色定位:肩披蓑衣、迈开双腿奔波做事的人。由此可见,传承千年的中华道德文化内涵,不能只重视强调节日的形式的热哄,而应当注重承载节日的内涵。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均有自己的“父亲节”。请教“度娘”,俄罗斯的“父亲节”是每年2月13日,德国的“父亲节”是每年5月31日,韩国的“双亲节”是每年5月8日,巴西的“父亲节”是每年8月第二个星期日,澳大利亚的“父亲节”是每年9月第一个星期日。中国目前还没有设立“父亲节”、“母亲节”。不过践行传统的孝道是真谛,中国的“九九”重阳老人节,也是“父母”们的节日。
侃来侃去,愿天下父母亲健康长寿,让社会弘扬“乌鸦反哺”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