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4:孩子们带来的小惊喜
从老大说起吧,在这些天里,老大玩玩具的方式时不时就能给我一些惊喜。临近过年,他妈妈给他和弟弟各买了一个纸质的灯笼,每个灯笼都有一个配套的用开关控制的小灯。纸质玩具很难经得起这兄弟俩的折腾,很快就散架了,而灯笼中的小灯就都被老大占为己有了,我们也没有太在意。后来,一天晚上全家出门喝喜酒归来,走到楼门口的时候,因为没有灯所以光线很暗;这时,老大突然大叫“诶,我有手电筒”,然后开始猛翻自己的口袋,在掏出了一个计算器后,他终于掏出了一个小东西,仔细一看,我才发现是灯笼里的小灯,这时老大特别得意的把灯点亮,一路给大家照亮,特别有成就感的样子。转天早上,老大特别开心的跑来找我,说他做了一个灯笼,我仔细一看才发现,他拿我小时候的一个拼插玩具搭了一个灯笼(只可惜,当我想拍下这个灯笼的时候,老大已经把灯笼拆了),然后把之前灯笼里的小灯放在了中间,当我正在想询问如何控制小灯的亮灭时,他主动告诉我这个灯笼并不是一个“锁死的结构”,他为灯笼的盖子设计了一个“滑轨”,这样把灯笼盖子往上拉开一点,就可以开关灯笼中的小灯了。老大用一个“古董”拼插玩具搭建出了机械结构,能够将一个小灯玩出各种花样,让我真心的佩服,他的想象力真不是我能想象的。
从老二出生之后,其实我陪他的时间就很少,出了月子,每天可能就是露个面打个招呼,偶尔才一起玩,所以在今年春节之前,老二还不太会叫“爸爸”。春节期间,我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和这哥俩泡在一起,基本每天都要去玩一次滑滑梯,虽然我也没有特别的关注老二,但是一起玩了几天之后,发现老二开始每天不停的念叨着“爸爸、爸爸”,看见我也总是开心的笑,可是让老人家羡慕嫉妒恨了一阵子。其实,孩子也很简单,高质量的陪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会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惊喜。
Part 5:读《易中天中华史-祖先》的一点小收获
我总有在旅行的过程中阅读的习惯,这次也不例外。出发之前,带上了老爸之前买的《易中天中华史》的第一卷《祖先》,在假期里,抽空快速浏览了一遍。
原本期待了中华史前故事的我,在作者糅合希腊神话、圣经故事对中华民族祖先的探究过程中,一度感到了十分的迷惑(可能是自己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太少),但是好在作者坚持了“重要的话说三遍”的写作原则,让我很快还是找到了作者自己的重要结论:“从史前到文明,人类的社会组织一次是原始群、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其中,夏娃代表原始群,女我和伏羲代表氏族,炎帝和黄帝代表部落,尧舜禹代表部落联盟,夏商周代表国家,……。从氏族,到部落,再到国家,也都有各自的文化标志。”。在作者的描述中,我觉得“从猿到类人猿,再到类猿人,最后到人”的人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人的需求层次不断满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从最初的满足生存需求演化出的母系社会和生殖崇拜,再到后期满足安全需求慢慢演化出的父系社会和图腾崇拜,直到后来为了自我实现不惜歪曲历史来树立的祖宗崇拜,我们可以感觉到其实从古至今人性其实都一样的,总是在不断向前探索自身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可以成为“人”的原因。
总体而言,这本书还是蛮有趣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它让我认识到了对于历史不能人云亦云,需要有探索和去伪存真的精神,这一点对于当下这个媒体爆炸的时代而言尤为重要。
2017年2月7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