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临龙河而居,周末休息,我信步河边。北方乍暖还寒的天气,花草树木还在酣睡,柔弱的柳树却发芽了——预示着春天来了!
柳树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无一不是寄情于柳,成为千古名句。在柳林中漫步,一排排绿色的屏障,一树树倒挂的青翠,让空气也变成绿色的了。如能携一蓝颜知已,或志同道合诗友,在柳林中咏上几句关于柳树的诗词,诉说伤情离别,那真的就是“文化人”了。难怪就连钟情于菊花的陶渊明也要在住所旁栽上五棵柳树,并自取名“五柳先生”了。
河边的柳树,说是喷涌的绿泉、巨大的蘑菇、撑开的绿伞都不为过。风起之时,原本静如处子的柳树,便会舒展长发和衣裙随风起舞。初时,清流急湍,升云腾雾;继而则如洪涛排空、龙蛇竞逐.....让观赏者也禁不住心热血沸。风住了,阳光明媚,天蓝水清,柳树又会变成一群温婉聪慧的淑女,或临水抚波,低吟浅唱,诉说着岁月的悠然;或叠翠重碧,息鸟落莺,把满腹的锦绣化作清词丽句。她不像桃红梨白,以娇艳示人;不像牡丹玫瑰,以芳香争宠;不像杨树梧桐,以身材惹眼;不像石榴苹果,以果实献媚。如果你遭遇失败或者受到伤害,她会像母亲抚摸你的面庞,亲吻你的肌肤,把你满心的沮丧和忧伤化作清风,如烟消散。
虽说“弱柳扶风”,但柳的柔弱中更多的是柔韧。你看,“二九”过半,地冻天寒,满街平时貌似强大的乔木枝头早已满目萧瑟,但柳树的叶子却依然没有黄尽,还成片成串地在灰冷的天空下摇旗呐喊。而“五九”刚过,乔木还在凛冽中忍受煎熬,人们却可以“沿河看柳”了。在你不经意间,柳树的枝条上已喷黄吐翠,弹奏起了生命的新乐章!
据历史记载,我国古代爱柳栽柳事例很多,如清代西征大将军左宗棠在抵御外敌保卫新疆征战途中栽种柳树,形成“新栽杨柳二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壮美柳林景观,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左公柳"。
这就是你常见的柳树,你可能视而不见,但她确实可钦可赞。这竟然还不是她的全部,柳让人更敬仰的是它的随遇而安。“无心插柳柳成荫”,河道沟渠、崖脑堤脚,哪儿不是柳荫重重、满目青葱?哪怕是在河水干涸、土地贫瘠的岁月里,也不离不弃。
如果没有青青柳树,谁知道如画的春天会逊色多少?如果没有依依柳树,文学的魅力又会减弱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