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作,除了写写自己喜欢的故事之外,偶尔我也会去分享自己在经历、阅读与思考中的一些感悟,每个人独特的人生体验会逐渐形成自己所持的世界观,善于并乐于表达和分享的人,会把这些观念和感悟诉诸于创作之中。
这种感悟类的文章被称之为“心灵鸡汤”。
前段时间我到深圳书城闲逛,发现“心灵鸡汤”、“人生励志”、“成功学”、“大众心理学”之类的书籍很多,我粗略地翻看了一下,睿智而真诚,可以真正从内心深处打动我的此类书籍寥寥可数,粗制滥造的反而不少,为了抓住年轻读者对于金钱与成功的迫切需求,某些书中提出了一些在我看来糟糕透顶的思想和观点,倘若完全按照他们的观点来生活的话,焦灼的年轻人或许会变得更加的困窘和迷茫才对吧。
这就不难想象,“心灵鸡汤”为何会在网络上变成一个贬义词,“人生金句”惨遭恶搞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一篇好的文章,或一本好书的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个率性真诚,乐于分享的人;其次应该是一个睿智博学、富有才华的人,至少是一个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的人;再次他还应该是一个文笔不错的人。
真诚是创作态度,智慧是思想高度,行文上的节奏和韵律,可以带来阅读的美感与舒适。
以上三点既是我读书的标准,也是我在写作中的追求。
回到“鸡汤”,如果你看了一篇文章,真诚而睿智,文中观点正合你意,你感到那些文字犹如一股清泉,甘冽可口,温润你心,给了你太多的接纳,包容与理解,为你当下的迷茫和困境,无论是事业瓶颈还是情感困惑指明了方向,你觉得这篇文章实在写得太赞,迫不及待地在微博和朋友圈转发并与所有你认为重要的人分享。
可是然后呢?
记得大学我曾听过一些励志演讲,无论是网络视频还是现场演讲,尤其是现场,励志大师们在讲台上对于他们从失败到成功,从碌碌无为到光芒万丈的人生体验的分享,抑扬顿挫的语调,血脉贲张的情感,趣味横生的语言,风度翩翩的仪态,在我们心中激起极其强烈的共鸣,我们被他们的故事感动得泪流满面,心中熊熊的热火被他们自信、激越的气场所点燃,一阵一阵的欢呼,一阵一阵的掌声,一次一次的握拳,点头,一遍一遍的我可以!我行!
或者我们得到一些温暖而熨帖的安慰,或者我们被注射一剂兴奋的鸡血,似乎突然发觉一切都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我们就一定可以一定行。
可是然后呢?
深切的感动和激昂的刺激过后,我们陷入了更深的迷茫,为何他们可以,而我不行,为何他们有如此平和而自得的心态而我没有,为何他们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而我不行。
“心灵鸡汤”和“成功励志”的弊端便在于此,糟糕的鸡汤和为了励志而励志的作品则更甚。
事实上,建立在作者真诚基础之上的“心灵鸡汤”和“人生励志”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他们所分享的经验和道理也是切实可行的。
问题在于道理我们都懂,可是如何做到?
佛教的基本观念“四法印”之一,“诸行无常”可以诠释许多困惑和问题,让人获得心灵的平和与宁静,又譬如哲学、心理学之中的各种观点和学说,甚至我喜爱的作家王小波先生的一句话:人生在世,固然会遇到总总不如意,但是你仍然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之中作出选择。所有这些都曾帮助我寻得问题的解决之道。
问题还是,如何做到?
为何佛教徒每日诵经,反反复复,就是为了做到。
一次痛苦的失恋经历之后,我在独处的过程中真正懂得而且学会如何更为成熟地与另一个人相处,为此我写过很多文章,提过很多观点,譬如“期待你的到来,无惧你的离开”,譬如“懂得爱自己才懂得真正地爱人”,在事业瓶颈和人生困惑上,我曾说过“无需讨好世界,且让自己欢喜”,“竭尽所能,爱我所爱”,“赋予苦难价值与意义”……,事实上,这些观点并不新鲜,但是,只有当我经历且感悟之后,我不但懂得,而且可以真正做到,随之而来的是原本焦虑而痛苦的情绪与心态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平和与宁静,这才是“道理”所蕴含的真正的力量。。
我在微博上写过:你不能包容,无法原谅,你焦虑,你迷茫,一股不知道哪门子的情绪无处安放,你敏感,你抱怨,你艳羡他人,责怪自己,你看见不同的观点就想反对,你既不接纳自己,也不理解别人,你觉得工作没意思,生活没乐趣,你觉得活着真累,又懒得去死,其实所有这些,既因为你太过年少,更因为你过于无知。
其实我们所有问题根源都是因为自己太蠢。过分执着是太蠢,不去努力追求梦想是太蠢,让自己屡屡陷入困境还是太蠢……
佛教将此称之为“无明”,我们所遭受的便是“无明之苦”,虽然关于无明的说法多年以前我便听过,但是只有当我真正意识到自己太蠢时,这种改变才会真正起到作用,我开始更为认真地通过阅读和思索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之中,救己救人,助人自助,虽然有时越是思考学习,越是感到自己无知,但是我也并未因此心生绝望,因为我已经获得一种积极应对的态度,既然一切问题都源于自己的无知,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便是解决之道,明白这点,就可以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我想说的是,自己亲手熬制的“心灵鸡汤”,更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倘若自己暂时不懂熬制,也要学会分辨鸡汤的好坏,然后仔细品味,加以感悟,鸡汤的营养才能得以吸收。
说来容易,做到太难,但是,确实别让自己太蠢,才能活得越来越好。
本文作者:廖玮雯 选自随笔集《无须讨好世界,且让自己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