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翻周岭老师的公众号文章,从他最开始的文章《接受屎一样的开始》开始,一直翻到他最近的文章《如何避免过度反思》。
我有了一个这样的认识:从牛人的成长经历中获取动力,是个人加速成长的利器。
我把他当成我的榜样,我的指路明灯。
每当我自身的能量不够,或者情绪低落,心力不足的时候,我总是去翻一翻他的文章。
翻一翻之后,你会发现,他和你的距离并不遥远。
我原来觉得,能写出《认知觉醒》《认知驱动》这样影响了很多的人的书,这样的人,很优秀,让人仰望,敬佩。
然而,你去看他的文章,尤其是他的早期,和你的开始真的没有什么两样。
这能给你巨大的鼓舞。
我也时常从蔡志忠先生那里获得心力和智慧。
但是,我可能觉得我永远也无法达到他那样的境界(现在认为不可以,当然以后也许也不一定,^_^),因为他和我的开始,差距本身就很大。
他四岁开始学画画,一辈子靠画画为生,在这个领域内独一无二,成就非凡。
我四岁还在玩泥巴,在山里面放飞自我,还从来没有想过人生的问题,直到自己大学毕业、工作、创业、失败,中年危机,这才开始觉醒。
然而人生已过了三十几年。
还有一些老师,比如说王阳明先生,或者孔子、六祖慧能这样的圣人,那就更加感觉自己无法企及了。
对于这样的圣人,似乎只能去仰望,尊敬,崇拜,并且从这些圣人老师那里,学到一点半点智慧,用于自己的人生实践,期望能让自己变得更好一点。
为什么我会觉得自己的周岭老师的距离并不遥远呢,因为他的开始和我的开始差不太多。
他描述自己曾经是一个“醒着的但又睡着的人。”
对自己不了解,对生活没有主张,对命运没有选择。
对工作非常投入,但业余从没有主动思考,有空就聚会喝到烂醉;经常熬夜,从不主动看书、运动。
任时光在短视频、八卦新闻、手机游戏中流逝。
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同龄人的轨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自己却还在原地踏步。
看似无忧的生活,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我自己也是这样,直到中年,才发现自己啥也不会(没有发展出核心竞争力),对自己没有长远的规划,一直活在外界社会、家人的期待中。
职业的不顺,熬夜加班,身材发福走样,自私又虚荣,嫉妒、抱怨,慢慢地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我的理想,挂在墙上,供自己凭吊。
我为什么对他的文章那么有共鸣,对他的成长经历那么感兴趣?也是因为差不多的起点和经历,让我产生了“我也可以这样成长”的想法。
大量的读书、思考、践行,写作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慢慢地通过量变达成质变。
从他的文章中,我看到他极为普通的开始,一如我极为普通的开始。
开始很少人关注,十几个粉丝,但是极度有耐心,波澜不惊地持续投入,我也如此。
看到牛人们开课、出书,他也不焦虑,我有时候还是焦虑,但基本上可以很好的安抚好自己的焦虑。
他说写作是最自由的个人成长方式,我也极度赞同。
白天可以做着稳定自己家庭的工作,早上或者晚上可以拓展和积累自己的兴趣,慢慢延展构建自己的第二曲线。
只需要一台电脑,一个网络连接,加上读书、思考,就可以开始写了。
他2017年7月19日开始写文章,《接受屎一样的开始》
2018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官微转载了他的文章节选,在这之前他已写了1年半的时间,这个时间他的公众号关注用户总数接近1万,这可以说是他上了一个台阶,知名度打开了。
2020年9月7日,他的第一本书《认知觉醒》发布上市,距他开始写作有3年多的时间,这本书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力。
他说:
这本书可以穿透时光50年。
这句话挺豪气的,我除了羡慕之外,更多地是反思,我现在写作,与他的差距还在什么地方。
我发现我的问题是:不像他那样,每篇文章都花上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时间精心打磨。
他称这个为作品思维,这可以称为个人成长的第2个利器。
我写了一篇6W多阅读量的文章,这一篇文章带来1000多粉丝,在我只有几百个粉丝的初期,让我一定程度出圈了。
只有写出有价值的作品、并且是长时间有价值的作品,个人的成长才能穿透平庸、成倍地放大,
我每天写日更至少要占据1到2个小时的时间,而这些文章由于时间投入精力的有限性,必然不能打磨成一个很好的精品。
周岭老师的路,是花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写一篇文章,投入很大的精力和心力去阅读大量的书籍和文献,找到有价值的选题,再通过自己的语言组织精心地打磨,做一个精致的作品提供给读者。
这样读者会觉得:哇,很用心,另外一个就是由于他信息密度非常高,思考的深度也也更底层,所以给人的启发也可能会更大。
它产生的影响力可能是这些日更文章无法相比的。
当然也不能排除日更文章也会有写得好的,很多大V也是日更,文章的质量也很高。
所以,重要的并不在于是否日更,而是:价值。
如果你能每天用日更的时间,产生高质量的内容,那为什么不日更?
我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能提供更大的价值,给读者以启发、产生改变?
我觉得在日更已经不费力的情况下,我是不是可以考虑用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再去打磨一篇精品?
这样的作品可以聚焦于写那些广泛的痛点,然后深入的思考,既有丰富的知识密度,又通俗易懂,排版精致简洁,给人一种享受的感觉。
这个想法值得尝试一下。
这个月在写我的写作学习笔记,所以精力不太够,后面可以安排上。
总结一下,要加速个人的成长,一个是要向牛人学习,特别是那些起点、条件、经历和你差不多的牛人,往往给你很大的鼓舞。
另一个,要有作品思维,要有打磨意识,不管是日更还是周更、月更,作品思维必不可少。
和你共勉。
今天是日更第298/365天,早起阅读写作第179天,都看到这里了,不妨点个赞,关注一下。^_^
每天更新文章,日更是一种态度。
1、我为什么要写作?
大佬们都说,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是成长的捷径。用写作来倒逼自己输入、学习,实践,是一种看起来笨但实际很聪明的方式。
深以为然,每天要写东西,就得有东西可以写,还得写得逻辑通顺、观点鲜明、有启发、有意思。
就会挖空心思去思考,去读书,时间管理、情绪、效率、认知等各方面都会得到提升。
学了就会用,又能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心性和能力。
人因此变得积极而乐观,内心笃定而从容。
2、我为什么要日更?
日更,是一种基本功,日日不断、滴水穿石。
看那些作家、老师,都是日更的,每日更新,人生因此而蜕变。
我,一个中年程序员,不希望被动裁员,不希望被行业周期波动所影响,不希望交出人生的掌控权。
在这个如此不确定的世界,希望有一丝的确定性握在手中。
所以,修习一项硬本领就是万分紧迫的事情,我选择先搞定写作。
我记得从一本书上看过关于成长的公式:成长效率=正确的成长方法论X每一次刻意练习X练习次数。
任何事情,学习、工作、创业、情感,演讲等都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表述提升和成长。
换成写作也是一样,有正确的写作方法论,每天的刻意练习,可以加速提升写作能力。
在正确练习的情况下,频次越高,成长越快。
一年365天,可以把自己的写作能力迭代365次。
3、为什么要早起?
早起,可以解决人生80%的难题。
中年人,背负着家庭的重担、工作的竞争压力,没有多少时间来学习,唯有早起,获得一段不被打扰的时光。
当你试过早起,尝过早起的甜头,一定会上瘾的。
人生一个重要的原则:万事提前。
清晨,万籁俱寂,头脑清晰,读书、写作,搞定最难的工作,开启高能的一天。
高效的人生也不过如此。
如果你也想改变,追求梦想的生活,我建了一个早起、学习的成长社群,欢迎关注私信,一起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