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钟表指针指向22点,此次此刻的我坐在电脑前想着今天公众号上该写什么,该推送什么?
自从2016年底决定在2017年要好好践行,就想到用这个简单粗暴的方式,每天逼着自己写点东西,然后发布。然而,当我真正将这些付诸于实践的时候,真的好难啊!
在坚持了四天之后,昨天就码不动了。不是真的码不动,而是不知道该写什么。
晚上在家对着电脑屏幕无从下手,因为没有选题,没有思路,没有大纲,没有……脑子里浮想联翩,但是十指在键盘上就是打不出一个字符来。
今天看到言晓(2016年底混进了他的文案群听了几天的微课)在公众号推文中写到【给自己1小时时间写文章】,就有提到他写作的困惑,以及讲到学生时代写考试作文时,一个话题半小时,800字都能如期出现在试卷上。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就码不出字来呢?归根结底是因为写作技能在长期不使用后渐渐变得陌生,笔钝也正是由此。
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因为刻意练习,设定目标,最终这篇推文生成只用了20多分钟。文末,言晓说,愿你我都能为自己喜欢尝试的一些东西去进行刻意练习,不能说一定会带来好处,但起码没有坏处吧。
记得,我第一次听说“刻意练习”是在得到李笑来老师的专栏。他说,只有在刻意练习下的一千个小时才有用。同时,他也在知乎的【人人用英语】讲座中讲到,学英语时说的多读、多听、多练,是指不间断的每天刻意练习,并且持续1-2年,而不说常人说理解的几天、几周、几个月。
按这样的计算,如果我每天码字一个小时,那么养成思绪泉涌,下笔生花起步就得要3年。
在前天发布的【Dream it possible】中有提到“再牛逼的梦想,也抵不住傻逼似的坚持”,这也是我做这个公号的目的,作为射手座的女生,我太了解自己,三分钟热度在我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所以我必须要让自己慢下来去思考,去沉淀,去坚持一些事情。
在2017年,我要改变,就从逼着自己每天刻意练习开始,哪怕只是一小时。
-------------------------------------------------------------------------------------------------------------
刻意练习
首次提出"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的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学家K. Anders Ericsson。这套练习方法的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刻意练习"的理论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