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锻炼回来,碰到以前的老同事郑,准备去买鱼,我今天休息,好久不见,就陪她一起去看看。
市场里鱼类品种很齐全,也很新鲜,她看了看,问了价格,嫌贵了。
我知道她们家开了些荒地种着菜园,清菜是保障供应的,买鱼算是改善伙食了,老俩口退休费拿着,过日孑却这样节俭。
我说,莫看不穿哟,这不贵,买点老伴喝酒。
哪里还能喝酒撒,高血压,戒了。邻居女儿生了宝宝,我买了去看她的。老郑说。
原来是买礼物送人。
她应该有六十七,八岁了,很精神,收拾得干净利落,一如往日爽快能干,这几个月不在家,因为独生女添了二宝,她去招呼她们去了。
说起她的二个外孙,老郑笑的合不拢嘴,一个儿子一个姑娘,都不缺!相较自已一生的遗憾,很是心满意足。
但是不提姑娘和女婿,我了解她的心事,也不提。
老郑晚婚,快三十生女儿,赶上计划生育政策,拿了独生子女证,夫妇二人养一个孩子,日子也还好过,无奈那时侯兄弟姐妹多,而且亲情重,他们的日子也没能好到哪里。
转眼姑娘读书,毕业之后工作了两年,接着出嫁,养大宝后就做全职主妇,一直在家带孩孑。
女婿也不成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做点事,哪里能养活一家人呢?
还是主要靠着两边老人的帮扶,象老郑两口子退休费本来不高,都给孩子们也不够,于是退休后又开了个小卖部,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人虽辛苦,生意却很好,两口子又节约,十年的功夫居然给女儿在市区买了一套小房子外加一辆小汽车。
在她们那个年龄拿工资的人来看,一生中有这样的成就很了不起了,我们都很佩服她。她却不是很开心。
刚放开二胎政策那年,她忧虑地跟我们讲她的女儿想生二胎,“你算算看,再生一个又得几年不能工作,这一生不就完了?!我是不支持的!”她激愤地说。
听说后来怀上了又掉了,女儿没有生二胎,也没有出门工作,全心全意陪孩子,上学,补课,考试,旅行。忙得不亦乐乎。
老郑的生意也不行了,因为拆迁赶走了做生意的人,她的小卖部关了门。老两口又开出一片菜园来,有点东西就往女儿那边送,自已家的日子怎么俭省怎么来。
听说这次是意外怀孕,一家人都很惊喜,生下二宝,凑成了一个好字。
老郑他们就养了一个姑娘可以全力以赴地支持女儿,她的亲家有三个孩子,即使有些收入也不能全部给哪一个孩子啊!老郑深深地担着心。
确实,在我们周围,象这样老而不能休的人很多,他们年少时经历了大饥荒,年轻时做水库,筑堤等力气活,并且计划生育政策让他们就一个孩子,甚至还在中年赶上下岗再就业,真是多灾多难又干锤百炼的一代人啊。
如果孩子成才,他们还有个轻松的晚年,孩子不能自立,年老的父母就只剩下望不到头的责任和义务。
那句“你未长大,我不敢老”在他们这里是叫人纠心的真相了。
这样的处境不知道是谁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