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8:国君骄人失其国-富贵与贫贱的辨证

嗨,我是拉闲散闷轻煮生活,我开始读《资治通鉴》啦。《资治通鉴》描述了自战国到后周,前后1362年的历史,这部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智慧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治国理念、人生哲理和权谋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细细品味。我想将我的读书笔记与大家分享,一同围观我的读书之旅。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

D8---《资治通鉴》读书笔记---第一卷08

                  魏文侯的仁(下)

                    (四)虚心

魏文侯与他的老师田子方一边饮酒一边欣赏编钟奏乐,忽然,魏文侯道:“编钟的声音有点不协调,左边高了,是不是?”

田子方笑了,魏文侯奇怪地问:“你笑什么?”

田子方回答道:“臣以为作为国君,只需懂得任用乐官,而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臣担心您会因此疏忽任用乐官这件事。”

魏文侯沉思一会,说:“您提醒得真好。”

感思:作为领导者,知人善用乃是其核心才能之一。真正的智慧在于能够洞察人才的潜力,并使其得到充分的发挥,而非领导者自己事必躬亲、无所不知。

领导者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若过于沉溺于细枝末节,则无法全面把握团队的战略方向和长远规划。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个臣子的积极参与和贡献。领导者应当给予下属足够的信任和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若领导者总是事必躬亲,下属则难以获得锻炼和成长的机会,这将严重制约国家的整体发展。

因此,作为领导者,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定位,专注于战略规划和人才培养,避免个人过于能干而忽略团队的整体发展。我想这是田子方想要传达的深意吧?

          (五)国君骄人失其国

这是有关魏文侯的儿子魏击的一个小故事。

魏击乘车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魏击立即下车伏拜行礼。田子方却并不回礼。

魏击非常生气地对田子方说:“是富贵的人可以傲慢呢,还是贫贱的人可以傲慢呢?”

田子方不慌不忙地回答:“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富贵的人傲慢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贫贱的人傲慢呢?国君如果对人傲慢,他就会亡国;大夫对人傲慢,他就会失去田地【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

没有了国家,国君就不是国君,不会有人仍然像国君一样对待他;没有了田地,大夫就不是大夫,也不会有人仍然像大夫一样对待他。贫贱的游士呢,话不投机,行为不合意,我趿上鞋就告辞,到哪不是一样。”

魏击听了红着脸不停谢罪并感谢田子方的教诲。

感思:魏击作为未来的国君,眼里已有贵贱,心里已生自傲。估计平日里有所流露,因此田子方特意找机会来敲打他。

教导他要警惕权力和地位带来的傲慢。一个人拥有财富或地位,并不能带来他人的尊敬,得到他人的尊敬基于所拥有的品德与修养。

富贵与贫贱存在辩证关系,富贵的人因为拥有更多,所以一旦傲慢,将失去得更多,甚至可能失去原本的地位和财富。

贫贱的游士因为没有太多可失去的,所以更加能够保持一种自在和骄傲,拥有自由与独立。

魏击虽然一开始很生气,但最终能够虚心接受田子方的教诲,想必也跟魏文侯平日言传身教有关,毕竟魏文侯可以冒着大雨去赴一个守园子的小官吏之约,还对直言冒犯他的大臣不计前嫌而恭敬有加。反过来,如此放低身段,更赢得尊崇。

田子方的态度体现了对所有人的尊重,无论对方身份如何,都应平等相待。这种尊重不仅是对他人的认可,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修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