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些给我的赞美名词都与我无关,那些是你们赋予的,我不负责。
2、导师不是教导,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即是最好的示范与引导。
3、生命中的各种关系像剥洋葱,层层剥去之后剩下最里的核心,即是我与父母的关系,这是生命的源头。重建父母关系,才会与世界和谐相处。
4、自己的系统尚且顾不上,背着别人家系统回自己的家会更累。
5、拿掉对错的评判,爱才能被看到和感受到。
6、没有人可以操控我,除非我允许他这样做。没有人可以伤害我,除非我允许他这样做。
7、亲子关系是生命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
1、做导师的第一受益者是导师自己,在分享并成长的同时,成就了别人。
2、每个人都只能在当下做自己能做的,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3、家长无法给予孩子自己没有的东西,所以如果想帮助孩子,要先帮助自己。
4、改变,无需立刻的天翻地覆!改变,只要从未知到已知、从麻木到觉察,就已经开始。
5、农民都知道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可是我们却用种苹果的方法渴望种出西瓜,用自己的恐惧渴望带给孩子快乐与幸福?
6、每个人的父母都给予了孩子能够给的一切,父母没给到的,孩子会并且必须自己去创造。
7、导师与父母都必须从神坛上走下来,做普通人,无需完美。
8、无论我过去做了什么,我都是你唯一的最好的父母,同时我正在学习,以便更有效地帮到你,我是你爸(妈),我比你大,你比我小,我是唯一的,最有资格做你爸/妈的人!
9、任何身份,无论职业,地位,财富多少,都逃不掉亲子之痛,人生的各种角色都可以逃离,唯有亲子关系之痛 无法回避,亲子之情无法逃离。
10、父母要做孩子的导师和精神偶像!当我们无法引领孩子时,只能把精神导引的机会送给别人--也许是明星,也许是网络,无论你是否情愿!
1、担心是对未来的困境假想,关心是立足当下的关注。只要有担心,对方的能量就会下降。
2、担心是父母给孩子最大的毒药。
3、父母有三个纬度:理想父母、现实父母、本质父母。理想父母是孩子对完美父母的期待,现实父母是生活中不完美的真实,本质父母是把生命传下去的存在。
4、身为父母,先让自己放下愧疚,好好活着,再让自己慢慢提升。
5、我们只在乎给孩子什么,很少觉察孩子需要什么。
6、很多父母纠结于对孩子应该管还是不管,答案只有三个字:看效果!实际上问题不是该不该管,而是如何做才更有效!
7、父母本人与自己父母的状态,决定了与孩子的关系。
8、亲子关系中父母做得越辛苦越容易带来亲子的痛苦。
9、父母如果执着原有的信念,再多的技巧都是无效的。
10、放下担心的爱,学习智慧的爱。
11、孩子当下的情绪被困住,就没有动力去规划未来。
12、先去认同,才有不同。
13、活下去是生命最基本的需求。
14、父母的担心是把负面信息种进孩子的心田。
15、孩子都被父母的信念局限和暗示着。
1、学习不是颠覆也不是放弃已有的一切,而是扩展我们的信念。
2、孩子自我罪恶感和内疚的源头来自父母的那句:我是为你好!我这样做是对的!
3、包办代替即是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
4、没被允许自我探索的孩子,长大后要么无能地"宅",要么找机会对抗,以此报复父母。
5、感统失调孩子的背后往往有妨碍和限制孩子成长的父母。
6、不去纠结过去未做到的愧疚,全然关注当下的成长。
7、孩子的安全感是人生幸福成功快乐,轻松满足的基石。
8、乖孩子失去了自我探索的机会。
9、亲子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原型。
10、没有存在感的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活下去。
1、家庭中先有亲密关系,才有亲子关系,所以亲密关系重于亲子关系。
2、跟上孩子的成长节奏,建立与之匹配的关系。
3、放下错过成长的过去,接受错过后果的现在,面向可以扩展的未来。
4、当你帮不了自己时,你也帮不了孩子。
5、在孩子面前不要粉饰问题,告诉孩子真实的世界。
6、人是身、心、灵的整合,身是意识的现实存在,是理性的认知;心是潜意识的反应,是感性的情绪;灵是最高层次的灵性与系统,清晰我在系统中的位置。
7、所有的未觉察的关系往往都是对原生家庭本能的投射。
8、孩子会用本能的原爱去认同与尊崇家族的系统,甚至以牺牲自己的未来为代价,这样的爱太痛了。
9、许多人对身边人的爱、恨,都跟別人没多大关系,那往往是自己的一份情绪投射。
10、有的理论认为,人生的剧本已在6岁前写好了,如果没有觉察和主动的改变,后面只不过是换舞台和演员重复演出而已。
1、原来发现站上讲台的过程,也是自己被疗愈的过程。
2、接受你当下的自己,清晰当下自己的位置,做自己当下能做的,不去和别人比,做当下最好的自己。
3、准备有形的内容,不如准备无形的状态。
4、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痛的穿越,才有重生后的喜悦。